[實用新型]一種增氧耕水一體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59365.2 | 申請日: | 2012-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948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茂祥;李鵬鵬;雷昌毅;周麗莎;陳建能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C02F3/02;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懷禹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氧耕水 一體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氧機械,具體涉及一種增氧耕水一體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養殖及環保領域,常常通過增強水體對流交換、增加溶氧量來改善水體質量。實際生產生活中,常采用葉輪式增氧機、水車式增氧機、充氣式增氧機和葉片式耕水機等水體機械來實現水體對流交換或增加溶氧。
葉輪式增氧機或水車式增氧機使用三相交流電源,能耗大,即使消耗大量電能也僅能夠對表層水體增氧,池底水仍舊停滯不動,增氧效果差,動力效率不高,同時難以解決高密度養殖中激烈水流和噪聲對所養殖魚蝦等的損害,以及水體底部生物生存環境惡劣的狀況。充氣式增氧機、微孔曝氣增氧機等是利用電力將空氣充至水底,氣泡在浮力作用下逐漸浮出水面,使氣泡中的氧溶解于水。充氣式增氧和微孔曝氣增氧能夠實現水底增氧,顯著提高水底氧氣溶解量,但增氧過程中水體處于靜止狀態,不能實現水體的對流交換,不能保證溶氧均勻及水溫均勻;尤其在夏季高溫天氣,水體表層溫度高,水底溫度低,一般情況下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因而水體不能上下對流交換,導致下層水體缺乏對流和光照,所養殖生物生存條件逐漸變差,有害生物繁殖。葉片式耕水機使用單相交流電源,功率較小,節約了能耗,但不具備增氧能力,當水體中溶氧量較低時,需配合增氧機一起使用,如此便增加了設備費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氧耕水一體機,既可高效曝氣增氧,又可實現低功耗耕水、活水、凈化水質。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增氧耕水一體機包括低速電機、變速器、鼓風機、三個支架、三個浮子、空心旋轉軸、三根輻射狀輻條、三個板式葉片、支架中心殼體和環狀曝氣盤;空心旋轉軸的一端向上依次設有支架中心殼體、變速器和低速電機,低速電機的輸出軸與變速器主軸的輸入端通過第一聯軸器聯接,變速器主軸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與空心旋轉軸固定聯接,變速器主軸上裝有主動圓柱齒輪,主動圓柱齒輪與變速器傳動軸上的從動圓柱齒輪相嚙合,變速器傳動軸上的主動錐齒輪與變速器副輸出軸上的從動錐齒輪相嚙合,變速器副輸出軸通過離合器與鼓風機的驅動軸聯接,鼓風機出氣口通過通氣軟管與支架中心殼體相通;變速器主軸、變速器傳動軸和變速器副輸出軸分別支撐在變速器殼體上;三個支架的一端等分裝在支架中心殼體上,三個浮子分別裝在各自支架的另一端上;支架中心殼體下端的空心旋轉軸上等分裝有三根輻射狀輻條,每根輻射狀輻條的末端分別裝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板式葉片;空心旋轉軸下端的球形腔體經曝氣盤配氣管與環狀曝氣盤相通。
所述的空心旋轉軸與球形腔體連接處裝有保證氣體自上而下單向流通的單向導氣閥。
所述的環狀曝氣盤為圓環狀中空腔體,環狀曝氣盤上表面均勻分布有微孔,微孔直徑為0.5mm~1.5mm,微孔間距為5mm~10mm。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雙輸出變速箱,低速電機通過變速器產生兩路輸出,變速器主軸的低速主輸出帶動耕水葉片實現高效耕水作業,高速副輸出帶動鼓風機向環狀曝氣盤中充入空氣實現曝氣增氧功能。
2、圓環狀盤式曝氣盤置于耕水葉片正下方,鼓風機通過曝氣盤向水體中輸送大量微小氣泡,氣泡上升過程中在耕水葉片的攪拌作用下,均勻分布于水體中,達到均勻高效增氧的目的。?
3、為充氣式增氧機和葉片式耕水機的高效組合,根據實際需要,可通過離合器控制鼓風機的運行或關閉來控制單一耕水或增氧耕水;降低了設備投資成本,實現了一種設備兩種用途,可應用于水產養殖、環保等領域,降低了投資成本,節約了能源,改善了水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變速器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氣路流通示意圖。
圖中:1、低速電機,2、變速器,3、鼓風機,4、通氣軟管,5、支架,6、浮子,7、空心旋轉軸,8、輻射狀輻條,9、板式葉片,10、球形腔體,11、曝氣盤配氣管,12、環狀曝氣盤,13、支架中心殼體,14、離合器,15、聯軸器,
16、軸承,17、變速器主軸,18、主動圓柱齒輪,19、從動圓柱齒輪,20、變速器傳動軸,21、主動錐齒輪,22、從動錐齒輪,23、變速器副輸出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593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