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產養殖水質凈化綜合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51951.2 | 申請日: | 2012-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640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兵;李洪全;周俊冉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建兵;李洪全;周俊冉 |
| 主分類號: | A01K63/04 | 分類號: | A01K63/04;C02F9/06;C02F1/78;C02F1/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納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堅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產 養殖 水質 凈化 綜合 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質凈化綜合處理系統,特別是一種水產養殖水質凈化綜合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世界上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漁業大國。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池塘水產養殖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現有的池塘水產養殖大多秉承了以“密、混、輪”為技術特征的傳統養殖模式,即以多品種、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餌而獲得高產量的養殖模式。為了提高單位水體的養殖產量,片面追求高產,往往過分地增加水體營養,過度投餌、施肥和加大放養密度,致使水中有機物、氮、磷猛增,藻類大量繁殖,水體透明度下降,水質惡化。水體中過量的有機質分解不僅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環境處于缺氧狀態,同時還釋放出許多有害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直接或間接地危害水體中的養殖生物,使得養殖水體中生物多樣性下降,優質水產品種的養殖受到水質和餌料生物的限制。水體自然生態被破壞,池塘中水產動物的病害發生頻繁,漁業損失巨大。為了防止病害,目前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均在使用魚藥。魚藥的使用雖然取得了應急治療的效果,但更多地帶來了諸如抗藥性、在水產品和環境中蓄積殘留等生態后果。藥物濫用使產品質量安全缺乏保障,孔雀石綠殘留等事件使水產品出口受到越來越多的綠色壁壘的制約,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傳統養殖模式己不能適應現代漁業發展對產品質量和水域環境的要求。?
工業化養殖被普遍認為是解決環境污染、提高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養殖企業也希望通過發展工業化養殖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能適應全球開放市場的需求和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我國現有的工業化養殖,基本是采用開放式流水生產,處于工業化養殖初級階段。普遍存在設施陳舊、簡陋、生產工藝不成熟、生產率低、生產穩定性差、養殖過程病害頻發、養殖生產環境污染嚴重、養殖產品品質下降等問題。其特點是用水量過大,對水質的前處理簡單,產量難以提高,絕大多數養殖單位不設后處理,養殖廢水直接排放,造成地區污染并危及企業自身的持久生存。為此,從保護環境和持續利用資源的全局出發,走封閉式循環水工業化養殖之路,改變目前的生產現狀,徹底改善養殖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不協調的關系,才是最佳的出路。?
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系統是把現代工程原理和方法應用到水產養殖工程上,它的興起和發展始于1970?年代,是指集中了相當多的設施、設備,擁有多種技術手段,使水產品處于一個相對被控制的生活環境中,處在較高強度的生產狀態下,其綜合運用機械、電子、化學、自動化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和工業化手段,控制養殖生物的生活環境,進行科學管理,從而擺脫土地和水等自然資源條件限制,是一種高投入、高效益的養殖方式。工業化循環水養殖迅速發展成為現代漁業中一項具有代表意義的高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本、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美國、丹麥、瑞典等國家的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產業十分發達,如丹麥現有年產150~300噸水產品的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系統50?余座,已開發的工業化水產養殖裝備,可滿足100kg/m3?的負載需求;德國有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系統70余座;法國將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列為重點開發項目;美國也將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列為“十大最佳投資項目”。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可以實現養殖用水的循環利用。這樣可大大節約水資源,使養殖水體持續保持高溶氧狀態和穩定的水質環境,顯著提高單位水體生產力。工業化循環水水產養殖無論是用水量還是占地面積均要顯著低于池塘養殖和開放式流水養殖模式,并可大大提高養殖密度;另外,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把外來污染源和病原體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生產環境穩定,可生產出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優質無公害產品,并通過對養殖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減少養殖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
對于工業化循環水養殖來說,保持較高的養殖水體溶解氧是進行高密度養殖最重要的措施。養殖循環水溶解氧高,對養殖品種的健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養殖循環水溶解氧低,會給魚體造成很大影響,主要表現為生長速度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病甚至出現大量死亡。而目前國內工業化養殖系統溶氧方法,主要靠用空氣向水中曝氣。因空氣中的含氧量僅為21%,水的溶氧效果差,故消耗能源不少,養殖水中的含氧量提高不大。現已公開的專利號為ZL90203950.4公開的一種“多功能活魚運輸箱”技術方案,雖對上述問題作了一定的改進,但其結構非常龐雜,其基本采用自然噴淋、粗放進氧、混氧的方式,溶氧效果有限。而本實用新型專利主要為了更好的解決養殖池中水體的溶氧量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建兵;李洪全;周俊冉,未經張建兵;李洪全;周俊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519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