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寬范圍電源輸入的內(nèi)部供電電路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248728.2 | 申請日: | 201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67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曉飛;夏雪;袁小云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3/158 | 分類號: | H02M3/158;G01R19/16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用于 范圍 電源 輸入 內(nèi)部 供電 電路 | ||
1.一種用于寬范圍電源輸入的內(nèi)部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源電壓判斷單元和產(chǎn)生內(nèi)部供電的Regulator電路,具體為一個電流源,十三個P型MOS管、九個N型MOS管、兩個電容、八個電阻和兩個齊納二極管,其中:
所述電源電壓判斷單元包括六個電阻、四個NMOS管和五個PMOS管,電阻R1、電阻R2與電阻R3是電源VIN的分壓電阻,第一N型MOS管MN1是使能開關(guān)管,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第一P型MOS管MP1、第二P型MOS管MP2、電阻R4和電阻R5是電源電壓判斷單元的主體結(jié)構(gòu),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與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為匹配關(guān)系,比例為N∶1,當電源VIN的分壓高于?時,即電源VIN的電壓高于?時,電源電壓判斷單元輸出為高電平,當電源VIN的電壓低于?時,電源電壓判斷單元輸出為低電平;
所述產(chǎn)生內(nèi)部供電的Regulator電路,包括兩個電阻、五個NMOS管、八個PMOS管、兩個齊納二極管和兩個電容,第六P型MOS管MP6、第七P型MOS管MP7與第八P型MOS管MP8是電路中的?電流偏置管,為Regulator電路提供偏置電流,第一齊納二極管D1為第十二P型MOS管MP12、第十三P型MOS管MP13提供偏置電壓,當電路使能關(guān)斷時通過電阻R7對第八N型MOS管MN8的柵極進行放電,第十P型MOS管MP10、第十一P型MOS管MP11、第十二P型MOS管MP12、第十三P型MOS管MP13、第九N型MOS管MN9與第十N型MOS管MN10為選擇電路,當電源電壓較低時,第九P型MOS管MP9的柵極拉低,第九P型MOS管MP9導通,VDD的輸出等于VIN,當源電壓較高時,第九P型MOS管MP9的柵極拉高,第九P型MOS管MP9關(guān)斷,VDD的輸出等于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穩(wěn)壓值減去第八N型MOS管MN8的VGS8值。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寬范圍電源輸入的內(nèi)部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電壓判斷單元電路連接方式為:第一P型MOS管MP1的源極與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連接;第一P型MOS管MP1的漏極、第一P型MOS管MP1的柵極、第二P型MOS管MP2的柵極與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的集電極連接;第二P型MOS管MP2的源極與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連接;第二P型MOS管MP2的漏極、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的集電極、第三P型MOS管MP3的柵極連接;第三P型MOS管MP3的源極與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連接;第三P型MOS管MP3的漏極、第四P型MOS管MP4的柵極、第四N型MOS管MN4的柵極與電阻R6的一端連接;第四P型MOS管MP4的源極與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連接;第四P型MOS管MP4的漏極、第四N型MOS管MN4的漏極、第五P型MOS?管MP5的柵極與第五N型MOS管MN5的柵極連接;第五P型MOS管MP5的源極與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連接;第五P型MOS管MP5的漏極、第五N型MOS管MN5的漏極與第二N型MOS管MN2的柵極連接,并且為模塊的輸出引腳,第一N型MOS管MN1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一N型MOS管MN1的柵極與EN引腳連接;第一N型MOS管MN1的漏極與電阻R3的一端連接;第二N型MOS管MN2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二N型MOS管MN2的柵極、第五P型MOS管MP5的漏極與第五N型MOS管MN5的漏極連接;第二N型MOS管MN2的漏極與電阻R3的一端連接;第四N型MOS管MN4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四N型MOS管MN4的柵極、第三P型MOS管MP3的漏極、第四P型MOS管MP4的柵極與電阻R6的一端連接;第四N型MOS管MN4的漏極、第四P型MOS管MP4的漏極、第五P型MOS管MP5的柵極與第五N型MOS管MN5的柵極連接;第五N型MOS管MN5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的基極、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的基極、電阻R1與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的發(fā)射極與電阻R4的一端連接;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的集電極與第一P型MOS管MP1的漏極、第一P型MOS管MP1的柵極與第二P型MOS管MP2的柵極連接;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的發(fā)射極、電阻R4的一端與電阻R5的一端連接;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的集電極、第二P型MOS管MP2的漏極與第三P型MOS管MP3的柵極連接;電阻R1的一端與VIN連接,電阻R1的另一端、電阻?R2的一端、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的基極與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的基極連接;電阻R2的一端電阻、R1的一端、第一N型雙極型晶體管N1的基極與第二N型雙極型晶體管N2的基極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電阻R3的一端與第二N型MOS管MN2的漏極連接;電阻R3的一端、電阻R2的一端與第二N型MOS管MN2的漏極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一N型MOS管MN1的漏極連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寬范圍電源輸入的內(nèi)部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產(chǎn)生內(nèi)部供電的Regulator電路連接方式為:第六P型MOS管MP6的源極與電源VIN連接;第六P型MOS管MP6的漏極、第六P型MOS管MP6的柵極、第七P型MOS管MP7的柵極、第八P型MOS管MP8的柵極與外部偏置電流電路連接;第七P型MOS管MP7的源極與電源VIN連接;第七P型MOS管MP7的漏極、第六N型MOS管MN6的柵極、第六N型MOS管MN6的漏極與第七N型MOS管MN7的柵極連接;第八P型MOS管MP8的源極與電源VIN連接;第八P型MOS管MP8的漏極、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陰極、電阻R7的一端、電容C1的一端與第八N型MOS管MN8的柵極連接;第九P型MOS管MP9的源極與電源VIN連接;第九P型MOS管MP9的漏極、第八N型MOS管MN8的源極、電阻R8的一端與電容C2的一端連接;第九P型MOS管MP9的柵極、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源極、第十P型MOS管MP10的柵極與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漏極連接;第十P型MOS管MP10的源極與電源VIN連接;第十P型MOS管MP10的漏極、?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柵極與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源極連接;第十P型MOS管MP10的柵極、第九P型MOS管MP9的柵極與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漏極連接;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源極與電源VIN連接;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漏極、第九P型MOS管MP9的柵極、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源極與第十P型MOS管MP10的柵極連接;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柵極、第十P型MOS管MP10的漏極與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源極連接;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柵極、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柵極、第一齊納二極管D1的陽極與第七N型MOS管MN7的漏極連接;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漏極與第九N型MOS管MN9的漏極連接;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源極、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柵極與第十P型MOS管MP10的漏極連接;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柵極、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柵極、第一齊納二極管D1的陽極與第七N型MOS管MN7的漏極連接;第六N型MOS管MN6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六N型MOS管MN6的漏極、第七P型MOS管MP7的漏極、第六N型MOS管MN6的柵極與第七N型MOS管MN7的柵極連接;第七N型MOS管MN7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七N型MOS管MN7的漏極、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柵極、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柵極與第一齊納二極管D1的陽極連接;第八N型MOS管MN8的源極、第九P型MOS管MP9的漏極、電阻R8的一端與電容C2的一端連接;第八N型MOS管MN8的漏極與電源VIN連接;第八N型MOS管?MN8的柵極、第八P型MOS管MP8的漏極、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陰極、電阻R7的一端與電容C1的一端連接;第九N型MOS管MN9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九N型MOS管MN9的漏極與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漏極連接;第九N型MOS管MN9的柵極與電源電壓判斷單元的輸出1連接;第十N型MOS管MN10的源極與地GND連接;第十N型MOS管MN10的漏極與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漏極連接;第十N型MOS管MN10的柵極與電源電壓判斷單元的輸出2連接;第一齊納二極管D1的陰極與電源VIN連接;第一齊納二極管D1的陽極、第七N型MOS管MN7的漏極、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柵極與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柵極連接;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陰極、第八N型MOS管MN8的柵極、第八P型MOS管MP8的漏極、電阻R7的一端與電容C1的一端連接;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陽極與地GND連接;電阻R7的一端與地GND連接;電阻R7的另一端、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陰極、第八N型MOS管MN8的柵極、第八P型MOS管MP8的漏極與電容C1的一端連接;電阻R8的一端與地GND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第八N型MOS管MN8的源極、第九P型MOS管MP9的漏極與電容C2的一端連接,為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的輸出;電容C1的一端與地GND連接;電容C1的另一端、電阻R7的一端、第二齊納二極管D2的陰極、第八N型MOS管MN8的柵極與第八P型MOS管MP8的漏極連接;電容C2的一端與地GND連接;電容C2的另一端、電阻R8的一端、第八N型MOS管MN8的源極與第九P型MOS管?MP9的漏極連接,為內(nèi)部供電電源VDD的輸出。?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48728.2/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間、交流和直流之間、或直流和直流之間的轉(zhuǎn)換以及用于與電源或類似的供電系統(tǒng)一起使用的設備;直流或交流輸入功率至浪涌輸出功率的轉(zhuǎn)換;以及它們的控制或調(diào)節(jié)
H02M3-00 直流功率輸入變換為直流功率輸出
H02M3-02 .沒有中間變換為交流的
H02M3-22 .帶有中間變換為交流的
H02M3-24 ..用靜態(tài)變換器的
H02M3-34 ..用動態(tài)變換器的
H02M3-44 ..由靜態(tài)變換器與動態(tài)變換器組合的;由機電變換器與另一動態(tài)變換器或靜態(tài)變換器組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