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組合地腳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45197.1 | 申請日: | 2012-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504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中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順市西秀區博吉板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9/04 | 分類號: | E04F19/04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慶云 |
| 地址: | 561000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 地腳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裝飾材料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組合地腳線。?
背景技術
目前,地腳線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瓷磚地腳線,另一種是木板地腳線。瓷磚地腳線在安裝之前需對墻面進行清理,使墻角和底面平整后再用水泥砂漿將瓷磚地腳線粘貼在墻腳,安裝比較復雜。木板地腳線安裝比較簡單,直接將地腳線釘上釘子固定在墻腳即可,但這種安裝方式,在裝釘的過程中,容易損壞木板地腳線,使木板地腳線開裂,此外,由于釘頭裸露在外,既不美觀,而且容易銹蝕。此外,現有的地腳線都只能作為裝飾用,而不能用于布置裝修時所需的電線、電話線等線纜的布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不易損壞,并能用于電線布置的組合地腳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地腳線,包括面板和底板,該面板的底面開有凹槽A,底板與凹槽A相鍥合;底板的表面開有凹槽B,其中:所述面板和底板的板身內,縱向開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孔A和孔B。
上述組合地腳線,其中:所述孔A和孔B可為圓形、方形、矩形或異形。?
上述組合地腳線,其中:所述底板和面板為塑石材質。?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該面板和底板的板身內、縱向開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孔A和孔B,一方面可以減輕自身的重量,另外在安裝時可以將電線等線纜裝入孔內,在裝修時可以減少開線槽等工序,而且便于電線等線纜的布置。底板的表面開有凹槽B,安裝地腳線時鐵釘的釘頭釘于凹槽B內,釘頭的高度不超過凹槽B的深度,便于底板與面板的安裝。面板的底面開有凹槽A,底板與凹槽A相鍥合,將底板固定在墻面上后,只須輕輕用力就可將面板扣于底板上,便于拆卸和維護,而且底板上的釘頭不會裸露在外,地腳線美觀大方。底板和面板為塑石材質,保持不燃燒特性又有一定的塑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地腳線不僅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而且還可進行電線等線纜的布置。?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
1、面板;2、孔A;3、凹槽A;4、底板;5、凹槽B;6、孔B。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組合地腳線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地腳線,包括面板1和底板4,該面板1的底面開有凹槽A3,底板4與凹槽A3相鍥合;底板4的表面開有凹槽B5,其中:所述面板1和底板4的板身內,縱向開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孔A2和孔B6。?
上述組合地腳線,其中:所述孔A2和孔B6可為圓形、方形、矩形或異形。?
上述組合地腳線,其中:所述面板1和底板4為塑石材質。?
使用時,先將電線等電纜穿于底板4的孔B6內,一般底板4每幾米為一段,然后將底板4釘于墻體上并固定,釘子位于底板4的凹槽B5內。輕輕用力將面板1扣于底板4上,底板4與面板1底面的凹槽A3相鍥合。維護和更換時,只需將面板1取下即可,使用方便。面板1和底板4的板身內、縱向開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孔A2和孔B6,一方面可以減輕自身的重量,另外在安裝時可以將電線等線纜裝入孔內,而且便于電線等線纜的布置和維護。釘子位于底板4的凹槽B5內,釘頭的高度不超過凹槽B5的深度,便于面板1和底板4的安裝,并且釘頭不會裸露在外,以及安裝時造成地腳線表面的破損,影響美觀。?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順市西秀區博吉板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順市西秀區博吉板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451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