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小直徑水冷微波消融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44007.4 | 申請日: | 2012-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541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建新 |
| 主分類號: | A61B18/18 | 分類號: | A61B18/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徑 水冷 微波 消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冷式微波腫瘤消融的手術器械,屬于微波能技術應用于有源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伴隨著現代高新科技的發展,微波熱療技術和微波熱凝技術在醫學研究與臨床領域里得到比較廣泛地應用,同時其理論研究及臨床治療,在不斷深入,逐步提高。微波熱凝技術應用于醫學臨床的微波腫瘤消融,是將直徑較小的微波天線介入到腫瘤組織內部,輻射微波能量并直接作用于腫瘤組織,于十數分鐘甚至數分鐘內,可使微波熱效應區(俗稱熱場)的溫度達到攝氏幾十度,甚至上百度,致使腫瘤凝固、壞死,達到原位滅活腫瘤的治療目的。微波能作用組織的深度,微波能消融腫瘤的體量,與微波功率的大小及其作用時間的長短,與微波的工作頻率有關。因其療效顯著,操作簡便,創口小,微波消融術在實體腫瘤的微創治療中,得以愈加廣泛的應用。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水冷式微波消融針(以下簡稱為微波針)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在微波消融過程中,微波針是處于腫瘤組織急速升溫和被焦化或被炭化組織粘連的風險狀態下工作的,由于現有微波針的前端存在缺陷,在臨床手術過程中,就很容易導致掉頭或針體前端的脫落。
2水冷式微波針的問世,為高功率的微波消融和對較大體量腫瘤的微波消融手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由于現有微波針前端存在缺陷,在臨床手術過程中,很容易引起針體前端的漏水,如果繼續消融治療(輸出微波功率)手術,則繼而可能會發生掉頭或針體前端的脫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缺點,提供一種小直徑水冷微波消融針。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直徑水冷微波消融針,包括:穿刺頭、介質套管、半剛同軸電纜、針桿、擋水短套,所述介質套管裝套在穿刺頭尾部圓柱體上,所述半剛同軸電纜的內導體插入穿刺頭尾部圓柱體的盲孔內并固定,所述擋水短套裝套在半剛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針桿裝套在介質套管與擋水短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套管外圓設置有環形凹槽,針桿的對應部位通過旋壓變形壓入所述介質套管外圓的凹槽內實現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介質套管的外圓與針桿內孔為滑配合,當針桿裝配在介質套管上并對位之后,利用專用的精密旋轉夾具,采用旋壓技術,致使薄壁針桿在介質套管的環形凹槽部位形成局部的冷作硬化的縮頸變形,致使針桿緊緊地箍卡在介質套管上,使之具有足夠的機械連接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半剛同軸電纜的內導體與穿刺頭尾部圓柱體之間通過電阻焊接固定為一體。
選擇對圓柱體的適當部位,采用電阻焊接技術,使半剛同軸電纜的內導體與穿刺頭尾部圓柱體同時產生熔融變形,致使把兩者的連接更加牢固。
可見,本實用新型小直徑水冷微波消融針的穿刺頭的內部與半剛同軸電纜的內導體之間增設熔融變形(電阻焊接)固定連接方式,外部則通過針桿旋壓變形固定與介質套管上,使穿刺頭與針桿、半剛同軸電纜結實的固定為一體,不會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掉頭或針體前端的脫落,并且通過良好的密封,杜絕針體前端漏水現象。
進一步的,所述半剛同軸電纜的內導體前端與穿刺頭尾部圓柱體盲孔的孔底通過激光焊接固定。
以上結構,可使穿刺頭與同軸電纜內導體之間,具有良好的電性能連接,且具有足夠的機械連接強度。通過針桿的旋壓縮頸變形,致使針桿與介質套管,乃至連同針體前端各結構件的裝配連接,具有足夠的可靠的機械連接強度。
介質套管推薦選用電子陶瓷類的絕緣材料,這是因為電子陶瓷類絕緣材料的介質損耗因數低,而燒結溫度都在1650℃以上。介質套管為通孔的外圓帶臺階和凹槽的圓柱體零件。所述穿刺頭尾部圓柱體與介質套管之間填充有耐高溫粘接劑,輔以防范掉頭風險。
在針桿內的水路前端,設置擋水短套,材質推薦選用銅質,它兼有導熱和防漏水的功能。其內孔套裝并焊接在半剛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焊接縫不得漏水或滲水。在擋水短套的外圓上,加工環形溝槽作為阻水用,當針桿裝套在擋水套管上時,于阻水環形溝槽內以及擋水短套外圓與針桿內壁之間填充耐高溫粘接劑。
本實用新型采用內置的水冷循環結構。在手柄內,安裝著本實用新型用來分隔與引導冷卻水單向流動的結構件一分水板,當低溫冷卻水從分水板下方的(進)水嘴進入分水板體內,通過轉向通道,流向分水板的后側腔體內,然后沿著半剛同軸電纜和內水套管之空間流向針體前端,穿過內水套管最前端的側孔,攜帶熱量,再沿著內水套管和針桿之空間流回到分水板的前側腔體內,再流入分水板體內,通過轉向通道,從其下方(出)水嘴流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建新,未經孫建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440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圖像形成裝置
- 下一篇:一種蟲草飼料添加劑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