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通絲裝造的通絲線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42789.8 | 申請日: | 2012-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767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胡金永;金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曠達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C9/02 | 分類號: | D03C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曉峰 |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通絲裝造 絲線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通絲裝造的通絲線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提花機、紡織機上都有配套的通絲裝造,通絲裝造用于在織布過程中對經線的進行不斷提升和下降。如圖1,通絲裝造一般有通絲線101、綜絲桿102、彈簧103,綜絲桿102一端連通絲線101,另一端連彈簧103,彈簧103是需要固定在底部的底架之類的固定件上,綜絲桿102上設置有綜眼104,織布用的經線就穿過綜眼104,在織布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通絲線排列在一起,通過拉動通絲線101來帶動經線不斷的提升和下降,在通絲線提升和下降過程中,連接綜絲桿102的彈簧103起到回位的作用。由于彈簧不斷的拉升回復,需要使通絲線牢固的連接在綜絲桿上,防止其脫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通絲裝造的通絲線連接結構,能夠將通絲線牢固的連接在綜絲桿上,防止其脫落。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通絲裝造的通絲線連接結構,包括綜絲桿,綜絲桿一端為彈簧連接段,另一端為通絲線連接段,綜絲桿中間設置有綜眼,通絲線連接段上設置有金屬連接頭,金屬連接頭上注塑有保護套,金屬連接頭上設置有穿線孔,穿線孔向上逐步收緊形成線固定孔,線固定孔內固定有通絲線,金屬連接頭上套有熱縮管,熱縮管受熱后收縮套住與金屬連接頭固定的通絲線。
所述彈簧連接段上注塑有螺紋桿。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絲線連接結構連接通絲線的時候,首先將通絲線穿過穿線孔,然后用力向上拉動通絲線,將通絲線拉入到線固定孔內,由于線固定孔孔徑較小,通絲線拉入其內之后就不會再滑落下來,使得通絲線與金屬連接頭連接牢固,然后將熱縮管套在連接頭上,通絲線就被套在管子內,熱縮管通過用熱風機吹熱風讓其緊縮粘在連接頭的塑料保護套上,將金屬連接頭緊緊包住,從而將通絲線與綜絲桿連接牢固。
同時在彈簧連接段上注塑螺紋桿,彈簧與之連接的時候只需要將彈簧旋進螺紋內就可以使彈簧與之連接牢固,同時由于彈簧連接段上注塑螺紋桿,這樣很多綜絲桿在不斷升降的時候,相互之間避免了金屬的摩擦,減輕了磨損,延長綜絲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紡織機中通絲裝造的通絲線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綜絲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通絲線連接段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彈簧連接段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為綜絲桿連接通絲線以及連接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3、4,一種用于通絲裝造的通絲線連接結構,包括綜絲桿1,綜絲桿1一端為彈簧連接段11,另一端為通絲線連接段12,綜絲桿1中間設置有綜眼13,通絲線連接段12上設置有金屬連接頭121,金屬連接頭121上注塑有保護套122,金屬連接頭121上設置有穿線孔123,穿線孔123向上逐步收緊形成線固定孔124,線固定孔124內固定有通絲線3,金屬連接頭121上套有熱縮管4,熱縮管4受熱后收縮套住與金屬連接頭固定的通絲線3,彈簧連接段11上注塑有螺紋桿111。
如圖5,棕絲桿的通絲線連接段上的金屬連接頭121連接通絲線3,通絲線穿過連接頭的穿線孔123之后,用力向上一拉,使通絲線3進入線固定孔124內,從而將通絲線牢牢固定住,通絲線穿過連接頭之后,原來套在綜絲桿上熱縮管向上套入連接頭121,將通絲線套入其內,通過熱風機吹熱風,熱縮管會緊縮粘在連接頭的塑料保護套上,將金屬連接頭緊緊包住,從而將通絲線牢牢固定住。同時熱縮管包住金屬連接頭上塑料保護套,可以防止熱縮管上下運動時相互掛住,防止夾起,這樣織布時不會產生漏絲現象。因為如果沒有塑料保護套注塑在金屬連接頭上,織布的時候很多的金屬連接頭排在一起,經線上下不斷升降的時候兩根熱縮管會相互掛住,產生夾起,就會產生漏絲現象。
彈簧連接段11上注塑的螺紋桿111連接彈簧2,彈簧2旋進螺紋桿111的螺紋112內,彈簧2就與棕絲桿連接牢固,非常方便;同時由于彈簧連接段11上注塑有塑料的螺紋桿111,在綜絲桿不斷的升降過程中,避免了綜絲桿金屬之間的摩擦,減輕了損耗,延長了使用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曠達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曠達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4278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檢測數據完整的方法
- 下一篇:氮化增強劑、氮化硅錳中硅含量的測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