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膜生物反應器聯合生物濾池污水反硝化除磷脫氮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38085.3 | 申請日: | 2012-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580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微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微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繆友菊 |
| 地址: |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長***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反應器 聯合 生物 濾池 污水 硝化 磷脫氮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膜生物反應器聯合生物濾池污水反硝化除磷脫氮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的湖泊總氮、總磷嚴重超標,“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富營養化問題突出,赤潮現象頻繁發生。水體中氮磷污染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其中生活污水則是許多水體的主要污染源。?
我國城市污水在我國城市污水處理以點源治理與集中治理相結合,以集中處理為主的原則,但在城市排水管網難以達到地區、小城鎮和經濟相對發達而人口又不十分稠密的農村地區、以及由于下水道敷設困難的地區,就地處理分散型點源生活污水是必然選擇。我國生活污水碳源濃度普遍較低,目前,大規模的生活污水處理多采用氧化溝、厭氧-缺氧-好氧(A2O)法處理污水,此類工藝因存在碳源競爭等固有矛盾,難以同時達到良好的除磷、脫氮效果,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一般需增加化學處理單元,操作較為復雜,不適宜在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推廣使用。反硝化除磷技術可從根本上解決碳源競爭矛盾,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但A2N,A2NSBR工藝流程復雜,需要大量的污泥和混合液回流,當前在小城鎮及農村地區難以推廣應用。目前普遍采用生物+生態模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該種方式生物處理單元往往采用簡單的好氧生物膜法,該法對氮、磷的去除效果有限,因此主要依靠后繼的生態處理單元去除氮、磷,但人工濕地等生態處理技術占地面積較大、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實踐表明其去除效果隨季節波動易較大,無法保長期穩定的除磷脫氮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除磷脫氮效果好、宜推廣使用的膜生物反應器聯合生物濾池污水反硝化除磷脫氮裝置。?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膜生物反應器聯合生物濾池污水反硝化除磷脫氮裝置,進水口通過第一電磁閥與膜生物反應器MBR相連,所述攪拌器、曝氣器和第二水位控制器置于膜生物反應器MBR內,膜生物反應器MBR中為反硝化聚磷菌污泥系統,膜生物反應器MBR的出水口通過管道依次與水泵和流量調節閥連接,然后分為兩條支路,一條支路經第三電磁閥后與出水口連接,另一條支路通過第四電磁閥與生物濾池相連,生物濾池為硝化系統,生物濾池和中間水池連接,所述第一水位控制器和浮球閥內置在所述中間水池中,浮球閥防止溢流,所述中間水池的出水口通過第二電磁閥連接到膜生物反應器MBR和第一電磁閥的連接管道上;所述PLC分別與第一水位控制器、第二水位控制器、控制水泵、攪拌器、曝氣器、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連接,實現操作序列。?
該裝置采用周期交替工作的方式,一個反應周期為:原水通過電磁閥進入膜生物反應器MBR后開始厭氧反應,MBR內的反硝化聚磷菌污泥在厭氧段將原水碳源吸收轉化為胞內聚合物(PHB)儲存,厭氧結束后經過膜的分離,僅上層厭氧清液由水泵、流量調節閥、電磁閥進入生物濾池,在其中經硝化反應后將大部分凱氏氮轉化為硝態氮,生物濾池出水進入中間水池,為了避免了碳源隨凱氏氮一起被氧化,儲存碳源的聚磷污泥則被截留在MBR內,與從中間水池經電磁閥回流的硝化液混合,進行反硝化聚磷反應,在聚磷的同時,實現了氮的脫除,最后通過曝氣進一步吸磷、去除剩余有機物和氨氮,當中間水池達到預定最低水位或MBR達到預定最高水位后,MBR進入缺氧反應,缺氧反應結束曝氣器工作,達到預定曝氣時間后,由水泵將處理水排出。?
MBR以序批式運行,在空間上實現厭氧-缺氧-好氧的交替,在MBR內設有曝氣器和攪拌器,在厭氧及缺氧階段通過攪拌器使泥水混合接觸,并形成膜表面錯流以減緩膜污染,在好氧階段則通過曝氣器實現上述功能;厭氧階段上清液進入生物濾池,將有機氮、氨氮氧化為硝態氮后再經中間水池返回MBR,隨后進入缺氧階段實現反硝化聚磷,好氧階段一步聚磷,去除剩余有機物、氨氮等;中間水池與生物濾池位置高于MBR,MBR厭氧階段出水由水泵送入生物濾池,生物濾池出水溢流進入中間水池,再在MBR進入缺氧段前自流返回MBR。?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微,未經徐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380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