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往復送料式高濃度發塵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36342.X | 申請日: | 2012-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489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少華;李德文;隋金君;黃金星;張小濤;包亮;王軍;張平;黃立寧;顏鴿來;嚴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張小曉 |
| 地址: | 400037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往復 送料式高 濃度 發塵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檢驗除塵器除塵效率的發塵器。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對粉塵治理的高度重視,眾多環境治理單位先后開發出多種規格型號不一的大風量除塵設備,但在對其除塵效率進行檢驗過程中,由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發塵器因發塵量小(12g/min)滿足不了檢驗標準的要求,檢測部門只能通過手動發塵對其進行檢測,但人為的操作誤差給除塵設備的檢測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致使所測試數據失真根本不能真實反映所檢設備的性能,不能對其除塵設備性能進行科學的評判。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高濃度發塵器。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濃度發塵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往復送料式高濃度發塵器,包括發射筒和引風筒;所述發射筒和引風筒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發射筒的上方沿徑向設置有軸套;所述軸套內設置有發塵桿;所述發塵桿的直徑小于所述軸套內孔的孔徑;所述發塵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往復運動桿;
所述軸套的上方設置有積灰罐;所述往復運動桿的上端穿出所述積灰罐,下端位于所述積灰罐內;所述積灰罐與所述發射筒通過軸套連通;
所述往復運動桿的上端固定有軸承安裝座;所述軸承安裝座內設置有滾動軸承;所述滾動軸承與偏心輪滾動接觸;所述偏心輪與變速裝置連接;所述變速裝置與電機連接;
所述往復運動桿與所述軸套之間設置有彈簧;
所述引風筒正對所述軸套的正下方設置有原始塵計量口。
較佳的,為防止往復運動桿擺動,所述積灰罐的頂部設置有導向套;所述導向套與所述往復運動桿間隙配合。
較佳的,為便于灰塵進入發射筒,防止粉塵沉積,所述軸套的內孔為階梯孔,該階梯孔下端的孔徑大于上端的孔徑。
較佳的,所述積灰罐的上部設置有存料盤;所述存料盤的下料口與所述積灰罐的進料口相對應。
較佳的,為防止滾動軸承偏離與偏心輪接觸的軌道,所述偏心輪的外圓周上設置有防脫軌溝槽;所述滾動軸承在所述防脫軌溝槽內與所述偏心輪接觸。
較佳的,所述引風筒的進風口與鼓風機連接;所述鼓風機與所述機架固定。
較佳的,為防止壓風進入積灰罐,所述引風筒靠近所述軸套的上方設置有導風板。
較佳的,所述原始塵計量口處螺紋連接有端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使大風量除塵降塵設備的降塵效率檢驗檢測更加科學合理,避免因人為的抄作誤差而影響除塵器的性能檢測,改善檢測人員工作環境;
(2)結構緊湊,無需壓氣設備及供氣管道;
(3)為往復式運動送料,發塵量大,發塵濃度高,最大發塵量在風量為600m3/min時能達到2000mg/m3,發塵濃度可達1200g/min;
(4)運行穩定,發塵誤差小于5%;
(5)使用可靠、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1中II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往復送料式高濃度發塵器,包括發射筒11和引風筒13,引風筒13的進風口13a與鼓風機14連接,發射筒11、引風筒13和鼓風機與機架16固定連接。
發射筒11的上方沿徑向設置有軸套10,軸套10內設置有發塵桿9。軸套10的內孔10a為階梯孔,該階梯孔下端的孔徑大于上端的孔徑。發塵桿9的直徑小于軸套10內孔10a的最小孔徑。可根據所檢測除塵器風量大小選擇發塵桿的大小,大風量就選用小直徑的發塵桿,風量小就選用大直徑的發塵桿。
引風筒11正對軸套10的正下方設置有原始塵計量口15,原始塵計量口15處螺紋連接有端蓋19。
軸套10的上方設置有積灰罐7,積灰罐7的頂部設置有導向套18。發塵桿9的上端螺紋連接有與導向套18間隙配合的往復運動桿5。往復運動桿5的上端穿出積灰罐7,下端位于積灰罐7內。積灰罐7與發射筒11通過軸套10連通。積灰罐7的上部設置有存料盤6;存料盤6的下料口與積灰罐7的進料口相對應。
往復運動桿5的上端固定有軸承安裝座17,軸承安裝座17內設置有滾動軸承4,滾動軸承4與偏心輪3滾動接觸。偏心輪3的外圓周上設置有防脫軌溝槽3a,滾動軸承4在防脫軌溝槽3a內與偏心輪3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未經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3634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