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充填包裝機中放卷的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235569.2 | 申請日: | 2012-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747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蒲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康源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41/12 | 分類號: | B65B41/12;B65H23/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充填 裝機 中放卷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機,具體是自動充填包裝機中放卷的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包裝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物品種類日益增多,對包裝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包裝機可應用于食品、醫(yī)藥、化工等行業(yè),包裝機能夠?qū)ζ瑒⒛z囊、規(guī)則異型片、顆粒、粘稠、半粘稠、液體等不同形態(tài)的物料進行充填包裝。?
在包裝機工作時,需要向其內(nèi)輸送薄膜,現(xiàn)今人們在向包裝機內(nèi)輸送薄膜時直接輸入,薄膜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進入包裝機內(nèi)的薄膜常常會出現(xiàn)重疊的現(xiàn)象,這就會影響到薄膜的封合,從而會影響到包裝效率。?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避免薄膜輸入包裝機內(nèi)時出現(xiàn)薄膜重疊的現(xiàn)象,從而提高包裝效率的自動充填包裝機中放卷的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自動充填包裝機中放卷的機構,包括支撐板、第一導向軸、第二導向軸、游動輥及放卷軸,所述支撐板的數(shù)量為兩塊,所述第一導向軸、第二導向軸及放卷軸三者的兩端均分別與兩塊支撐板的側(cè)壁連接,且第一導向軸、第二導向軸及放卷軸三者位置由高至低設置;所述兩塊支撐板的側(cè)壁均設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位于支撐板連接第二導向軸的部位與支撐板連接放卷軸的部位之間,所述游動輥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塊支撐板的腰形孔,且游動輥的兩端均連接有限位套。游動輥穿過腰形孔時,游動輥則位于第二導向軸和放卷軸之間。?
所述兩塊支撐板的側(cè)壁下端均連接有卷軸固定件,卷軸固定件設有卡槽,所述放卷軸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塊卷軸固定件的卡槽固定。放卷軸通過固定在卡槽上與支撐板連接,這便于放卷軸的取放。?
所述腰形孔沿支撐板側(cè)壁的縱向中軸線設置,所述第二導向軸與第一導向軸分別位于支撐板側(cè)壁縱向中軸線的相對兩側(cè)。如此,第一導向輥、第二導向輥及游動輥連接在支撐板上時,三者在豎直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從而使薄膜通過本實用新型繞入繞出時不會輕易斷裂。?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兩塊支撐板及兩端分別與兩塊支撐板連接的第一導向軸、第二導向軸、游動輥、放卷軸,在向包裝機內(nèi)輸送薄膜時,薄膜先在本實用新型上繞進繞出,即薄膜從第一導向軸和第二導向軸之間繞入,再半環(huán)繞游動輥,最后從游動輥與放卷軸之間繞出,薄膜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增加薄膜的張緊力,如此,薄膜輸入包裝機內(nèi)時不會重疊,從而能提高包裝機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板上設有腰形孔,游動輥設置在腰形孔內(nèi),游動輥能在腰形孔內(nèi)自動活動,從而便于通過游動輥來自動控制薄膜放送長短及薄膜張緊力的大小;本實用新型的游動輥兩端均連接有限位套,通過限位套的作用,能避免游動輥從腰形孔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1、支撐板,2、第一導向軸,3、第二導向軸,4、游動輥,5、放卷軸,6、腰形孔,7、卷軸固定件,8、限位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自動充填包裝機中放卷的機構,包括支撐板1、第一導向軸2、第二導向軸3、游動輥4及放卷軸5,其中,支撐板1的數(shù)量為兩塊,第一導向軸2的兩端分別與兩塊支撐板1的側(cè)壁連接,第二導向軸3的兩端也分別與兩塊支撐板1的側(cè)壁連接,第一導向軸2、第二導向軸3及放卷軸5三者位置由高至低設置,即三者的水平位置不同,第一導向軸2兩端的水平位置相同,第二導向軸3兩端的水平位置相同,且放卷軸5兩端的水平位置也相同。兩塊支撐板1的側(cè)壁下端均連接有卷軸固定件7,卷軸固定件7設有卡槽,放卷軸5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塊卷軸固定件7的卡槽固定,為了加強卡槽與放卷軸5之間的連接,再通過穿過卡槽和放卷軸5的螺釘加強固定。兩塊支撐板1的側(cè)壁均設有腰形孔6,腰形孔6在支撐板1上的設置部位位于支撐板1連接第二導向軸3的部位與支撐板1連接放卷軸5的部位之間,游動輥4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塊支撐板1的腰形孔6,且游動輥4的兩端均連接有限位套8。限位套8設有與游動輥4兩端端頭大小匹配的凹槽,游動輥4通過嵌入限位套8的凹槽內(nèi)與限位套8連接。當游動輥4穿過腰形孔6時,游動輥4水平位置的高度位于第二導向軸2水平位置的高度和放卷軸5水平位置的高度之間。
為了避免薄膜在繞入繞出的過程中出現(xiàn)斷裂,腰形孔6沿支撐板1側(cè)壁的縱向中軸線設置,第二導向軸3與第一導向軸2分別位于支撐板1側(cè)壁縱向中軸線的相對兩側(cè)。?
如上所述,則能很好的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康源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未經(jīng)四川康源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35569.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