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有導航操作控制臺的船用雷達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32828.6 | 申請日: | 201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001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沈躍輝;黃建紅;程剛;王維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智森航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S13/93 | 分類號: | G01S13/93;G01S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導航 操作 控制臺 雷達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用導航雷達系統中的設備,具體為帶有導航操作控制臺的船用雷達系統。
背景技術
船用導航雷達是保障船舶航行的雷達,也稱航海雷達。它特別適用于黑夜、霧天引導船只出入海灣、通過窄水道和沿海航行,主要起航行防撞作用。?
船上裝備雷達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后逐漸擴大到民用商船。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1600噸位以上的船只須裝備導航雷達。導航雷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目標標繪,這項任務正逐漸改由自動雷達標繪裝置來擔任。國際海事組織還規定所有1萬噸位以上的船只逐步裝設這種裝置。?
一般雷達把自身作為不動點表示在平面位置顯示器(見雷達顯示器)的中心。但在航海中,船舶自身在運動,總是與固定目標或運動目標作相對運動。適應航海環境的雷達,應是真正運動的雷達,須能自動輸入船舶自身的航速和航向,數據必須相當準確。?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微波航海雷達的基本結構并無很大的改變,磁控管發射機、高靈敏度接收機、雙工器、天線和顯示器的工作原理均與以前的相同,但性能和可靠性已經得到改進。應用固態電子技術,使設備的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F代航海雷達除磁控管和陰極射線管以外,其他有源電路元件基本上已全部使用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由于電路改進,脈沖寬度已從1~2微秒減至0.1微秒,磁控管峰值功率已從3千瓦提高到50千瓦,從而目標分辨力和靈敏度得到提高。開槽波導天線陣列使天線波束寬度從2°減至?0.7°或0.8°,使目標方位辨別能力得到提高。由于這些改進,在40厘米平面位置顯示器上可描繪出航線式圖像,便于船舶在沿海岸線航行和進出港時標繪。60年代后期,利用小型計算機研制成功自動雷達目標跟蹤和估算系統,它能處理雷達視頻電壓,檢測和跟蹤目標,測量船舶與目標之間的相對運動,預計目標未來的運動和最接近點,協助駕駛人員采取回避動作。導航雷達和自動雷達標繪裝置是航海領域內的重要設備,是駛近陸地、引導船舶出入港口和窄水道的必要設備。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用導航操作控制臺及其雷達系統,可以實現雷達回波信息正常地接收、發射、操作控制和顯示,使得船用導航雷達保障船舶航行,尤其特別適用于黑夜、霧天引導船只出入海灣、通過窄水道和沿海航行,起航行防撞作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雷達系統包括機箱、顯示器、控制臺和12芯線纜,所述顯示器、控制臺分別通過12芯線纜與機箱連接,所述機箱與外部的雷達收發機連接。
本實用新型本操作控制臺通過12芯線纜接到雷達機箱上,用戶通過控制臺對雷達系統的相關功能進行操作,從而得到需要的雷達數據和圖像,使用起來相當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船用導航雷達系統控制臺連接示意圖。
圖2實施例中操作控制臺示意圖。
圖3是圖2實施例中按鍵名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雷達系統包括機箱14、顯示器15、控制臺16和12芯線纜17,所述顯示器、控制臺分別通過12芯線纜與機箱連接,所述機箱與外部的雷達收發機(圖中未示)連接。
操作控制臺16通過12芯線纜17接到雷達機箱14上,用戶通過操作控制臺對雷達系統的相關功能進行操作,從而得到需要的雷達數據和圖像(通過顯示器15輸出),使用起來相當便捷。
操作控制臺的主要功能如圖2:
表格?1???操作控制臺按鍵列表1(參照對應圖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智森航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智森航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3282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