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并聯電源供電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220229898.6 | 申請日: | 2012-05-22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63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發明(設計)人: | 郭銳;李虹;牛睿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科技大學 |
主分類號: | H02J1/10 | 分類號: | H02J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吳立 |
地址: | 030024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并聯 電源 供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并聯電源供電裝置,屬于并聯電源供電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電源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工業儀器儀表、軍事、航天等領域,涉及到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各種電子裝置對電源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電流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研制各種大功率、高性能的開關電源成為趨勢;在研制過程中,由于受到電源模塊中半導體構成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等限制影響,單個開關電源模塊的最大輸出功率有限,因此,大功率電源系統需要用若干臺開關電源并聯運行,以滿足負載功率的要求;現有的并聯電源供電裝置,兩路電源電流大小不可控,并聯電源不能輸出負載所需的額定電流和額定電壓,容易造成負載工作不穩定,并可能損壞負載和并聯電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靈活控制電源各并聯支路輸出電流的供電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并聯電源供電裝置,包括:第一直流電源、第二直流電源、第一DC/DC轉換模塊、第二DC/DC轉換模塊、單片機、A/D轉換模塊、D/A轉換模塊、負載、PNP三極管Q1和采樣電阻R1、R2、R3;所述第一直流電源的輸出端與第一DC/DC轉換模塊的輸入端相連,第二直流電源的輸出端與第二DC/DC轉換模塊的輸入端相連;
所述第一DC/DC轉換模塊的正極輸出端與PNP三極管Q1的發射極相連,所述PNP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采樣電阻R1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DC/DC轉換模塊的正極輸出端與采樣電阻R2的一端相連,第一DC/DC轉換模塊的負極輸出端并接第二DC/DC轉換模塊的負極輸出端后接地;所述采樣電阻R1的另一端并接采樣電阻R2的另一端后與采樣電阻R3的一端相連,所述采樣電阻R3的另一端串接負載后接地;
所述A/D轉換模塊與單片機的輸入端相連,A/D轉換模塊采集采樣電阻R1、R2、R3上的電流電壓值并發送至單片機,所述單片機的輸出端串接D/A轉換模塊后與PNP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
所述PNP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采樣電阻R1之間還串接有二極管D1,第二DC/DC轉換模塊的正極輸出端與采樣電阻R2之間還串接有二極管D2。
所述PNP三極管Q1的基極與D/A轉換模塊的信號輸出端之間還串接有三極管基極限流電阻R4。
所述三極管基極限流電阻R4與D/A轉換模塊的信號輸出端之間還串接有電壓跟隨器。
所述單片機還連接有鍵盤和顯示器。
所述采樣電阻R3與負載之間還串接有過壓過流及短路保護模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現了開關電源的并聯使用,解決了單個開關電源輸出功率不足的問題,采用單片機對三極管基極電壓的調節和負載阻值的調節可靈活控制并聯電源的輸出電流,使兩路電源輸出額定電流,保證供給負載的總電流穩定;采用三極管控制負載調整率好,電源穩定性強、效率高,電流比例控制靈活方便,整個裝置結構簡單、運行穩定、成本低;該裝置采用比例可調節方式,只要多路電源輸出電壓相同,均流或非均流均可正常供電,使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第一直流電源、2為第二直流電源、3為第一DC/DC轉換模塊、4為第二DC/DC轉換模塊、5為單片機、6為A/D轉換模塊、7為D/A轉換模塊、8為鍵盤、9為顯示器、10為過壓過流及短路保護模塊、11為負載、12為電壓跟隨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并聯電源供電裝置,包括:第一直流電源1、第二直流電源2、第一DC/DC轉換模塊3、第二DC/DC轉換模塊4、單片機5、A/D轉換模塊6、D/A轉換模塊7、負載11、PNP三極管Q1和采樣電阻R1、R2、R3;
所述第一直流電源1的輸出端與第一DC/DC轉換模塊3的輸入端相連,第二直流電源2的輸出端與第二DC/DC轉換模塊4的輸入端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科技大學,未經太原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298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