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生產表面工程材料的高效節能型分散攪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28732.2 | 申請日: | 2012-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003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樹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普施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00 | 分類號: | B01F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志強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生產 表面工程 材料 高效 節能型 分散 攪拌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設備,特別是一種用于生產表面工程材料的高效節能型分散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表面工程材料包括以厭氧膠、硅橡膠為代表的機械密封產品;以結構膠、UV膠、瞬干膠為代表的粘接產品;以“多金屬修補劑”、高溫修補劑、橡膠修補劑為代表的表面修復產品;以清洗劑、促進劑為代表的表面清洗產品。這些表面工程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必須用到攪拌器進行液體和液—固相物料的攪拌、溶解和分散。在傳統技術中,上述攪拌器一般都有低速轉軸和高速轉軸,而高速轉軸底部裝有一個分散盤,用于快速剪切、分散物料中的固態物,同時高速轉軸中部裝有一個攪拌槳,用于攪拌、混合物料。但是對于單個的分散盤和攪拌槳,為了達到預期的分散和攪拌效果,則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攪拌時間,無疑是浪費了能源,也使生產效率偏低。也有廠商在攪拌器內使用多根高速轉軸,每根高速轉軸上都裝分散盤和攪拌槳,雖然對提高效率起了一定的作用,不過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生產表面工程材料的高效節能型分散攪拌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生產表面工程材料的高效節能型分散攪拌裝置,包括伸入料倉中的低速轉軸和高速轉軸,低速轉軸在料倉的中心位置,高速轉軸在料倉中心的偏心位置,所述高速轉軸由下至上依次設有多個分散盤和多個攪拌槳,下方分散盤的直徑大于上方分散盤的直徑,下方攪拌槳的槳葉直徑大于上方攪拌槳的槳葉直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高速轉軸設有兩個分散盤,均為周邊齒式分散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高速轉軸設有兩個攪拌槳,均為蝶式攪拌槳。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低速轉軸通過聯軸器與低速電機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高速轉軸通過皮帶傳動裝置與高速電機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低速轉軸底部設有框式攪拌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高速轉軸上設有多個分散盤,可以同時剪切、分散由于體積較大而沉在料倉下層液位的固體物料和由于體積略小而懸浮在料倉中下層液位的物料,高速轉軸上有多個攪拌槳,能同時攪拌料倉中處于不同液位的物料。通過這些設計,本實用新型可以節省一半的分散攪拌時間,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進一步節省了電力的消耗,對于生產節能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生產表面工程材料的高效節能型分散攪拌裝置,包括伸入料倉1中的低速轉軸2和高速轉軸3,低速轉軸2在料倉1的中心位置,高速轉軸3在料倉1中心的偏心位置。
高速轉軸3由下至上依次設有多個分散盤4和多個攪拌槳5。在本實施例中,高速轉軸3上設兩個分散盤4,均為周邊齒式分散盤,下方分散盤的直徑大于上方分散盤的直徑。下方的分散盤用于剪切、分散液位較低的大粒的固體物料,上方的分散盤用于剪切、分散液位稍高同時較小的固體物料。
在本實施例中,高速轉軸3設兩個攪拌槳5,均為蝶式攪拌槳,下方攪拌槳的槳葉直徑大于上方攪拌槳的槳葉直徑,能同時攪拌不同液位的物料。
低速轉軸2底部設有框式攪拌槳21,用于料倉1內所有物料的攪拌。
在本實施例中,低速轉軸2通過聯軸器6與低速電機減速器7的輸出軸連接,高速轉軸3通過皮帶傳動裝置8與高速電機減速器9的輸出軸連接,并且高速電機減速器9采用變頻器調節控制,從而可以調節高速轉軸3的轉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普施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普施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2873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