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復合材料制備的多孔膜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28195.1 | 申請日: | 2012-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60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錢文龍;王學生;陳琴珠;錢芹;張婁紅;吳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普銳賽司實業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5/12 | 分類號: | B22F5/12;B01F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0 | 代理人: | 劉立平 |
| 地址: | 201514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材料 制備 多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混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工業領域液體混合、尤其是油水混合領域的膜管。?
背景技術
近幾年,多孔材料的研究、制備及應用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因為其相對于普通密實材料具有密度小、質量輕、比表面積大、阻尼性能好的優點,因此微孔材料憑借其優異的物理、力學性能已經成為一種優秀的工程材料,具有功能和結構的雙重屬性,是一類具有巨大應用潛力的功能結構材料。多孔材料的應用涉及醫學、環保、冶金、吸振、熱交換、電化學等諸多場合,是上述工業技術實現技術突破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目前的多孔材料多是玻璃與陶瓷的結合物。玻璃陶瓷傳統的制作方法是將玻璃與陶瓷的粉末狀物長時間加熱共熔而成,這種方法能耗高、工藝復雜,制備出來的多孔玻璃材料成本較高、強度低,而且孔徑大,限制了多孔材料的推廣。?
在不同液體混合時,柴油與水的混合比較困難。常用的多孔材料或者多孔膜管在用于油水混合時,都有一定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孔徑小、強度高、尤其適用于油水混合的多孔膜管。?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材料制備的多孔膜管,包括上下開口的膜管和膜管上的微孔,所述多孔膜管由玻璃粉末與金屬粉末混合壓緊構成;所述多孔膜管的表面覆有金屬合金粉末層。?
其中,多孔膜管的孔隙率為20%-60%。進一步地,所述多孔膜管的孔隙率為20%-50%。?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材料制備的多孔膜管,其中,所述多孔膜管的長度為50mm-150mm。?
進一步地,所述多孔膜管的長度為80mm-120mm。?
其中,所述多孔膜管的外徑大于10mm,最小壁厚為1mm。?
其中,所述玻璃粉末的粒徑為100目-200目。?
或者,所述金屬粉末的粒徑為100目-200目。?
其中,所述多孔膜管的表面金屬合金粉末的厚度為0.01-0.1毫米。?
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微孔的孔徑為10-40微米。?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一種利用易燃模具和玻璃粉末與金屬合金粉末混合形成玻璃復合材料的多孔玻璃膜管,解決了現有玻璃陶瓷成本高、強度低、管壁厚難以超薄的問題;?
(2)本發明制備的多孔玻璃復合材料,工藝簡單,成本低,膜管壁薄,不容易產生裂紋,是其他無機材料難以實現的;?
(3)膜管壁厚越薄,跨膜壓力越小,快速分離和均勻混合效率越高,本發明可廣泛用于食品、藥物和工業上兩相不同液體的混合,而且具有混合均與,單分散性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多孔膜管的整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復合材料制備的多孔膜管,包括上下開口的膜管和膜管上的微孔,所述多孔膜管由玻璃粉末與金屬粉末混合壓緊構成;所述多孔膜管的表面覆有金屬合金粉末層。?
玻璃粉末與金屬粉末混合壓緊是將干燥的100目-200目的玻璃粉末和100目-200目的金屬合金粉末均勻的混合,裝入模具中使粉末呈自然疏松狀,然后輕微震動至與所需密度相對應的粉料高度,再將模具軸向加壓至粉末緊實,通過一定的工藝燒結處理,最后在膜管表面覆上一層金屬合金粉末,金屬合金粉末的厚度為0.01-0.1毫米。膜管表面微孔直徑和孔隙率可以通過膜管表面噴鍍金屬合金來改變。膜管的橫截面和表面具有微孔結構。?
多孔膜管的長度一般控制在50mm-150mm。其中,所述多孔膜管的外徑大于10mm,最小壁厚為1mm。所述微孔的孔徑可以控制在10-40微米。?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孔膜管的長度為80mm-120mm。所述微孔的孔徑可以控制在20-30微米。?
本實用新型通過添加金屬合金粉末,可以調節孔隙率和微孔直徑,增加成品多孔膜管的強度和韌性,壁薄膜管在燃燒成品時不易產生裂紋,成品率高。制得的多孔膜管工藝簡單,成本低,膜管壁薄,不容易產生裂紋,具有利用其他無機材料難以達到的優越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普銳賽司實業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未經上海普銳賽司實業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281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