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數碼相機電機導螺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23911.7 | 申請日: | 2012-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598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勵建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方興表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25/24 | 分類號: | F16H25/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林君勇 |
| 地址: | 311243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碼相機 電機 螺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碼相機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種數碼相機電機導螺桿。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數碼相機走進千家萬戶,已廣泛應用于家庭中,當人們聚會、喜慶日子慶典及外出旅游時,人們總是喜歡用數碼相機拍攝所需的場景,把美好的瞬間保存下來作為紀念并顯示給親朋好友們看,留下身邊美好的生活記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地方便,數碼相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數碼相機(公開號:CN101980525A),其具有為了將被攝體像引導至光學式取景器而配置為在攝影光學系統的光路內可自由進退的可動反射鏡,該數碼相機具有:攝像元件,對由攝影光學系統形成的被攝體像進行攝像,生成圖像數據;顯示部件,顯示基于生成的圖像數據的、或者基于對該圖像數據實施了規定處理而得到的圖像數據的圖像;控制部件,具有實時取景模式和光學式取景器模式,該實時取景模式控制為,使基于生成的圖像數據的圖像實時地作為動態圖像顯示于顯示部件,該光學式取景器模式控制為,可動反射鏡將被攝體像引導至光學式取景器;和寬高比受理部件,受理對圖像的寬高比的、從多個寬高比中選擇任一個寬高比的指示;控制部件進行控制,以使得在實時取景模式時,對由攝像元件生成的攝像數據實施規定處理,以變為由寬高比受理部件受理的寬高比,并將基于被實施了規定處理而得到的圖像數據的動態圖像顯示于顯示部件,另一方面,將該被實施了規定處理而得到的圖像數據記錄在記錄媒體中。但是這種數碼相機中采用的電機導螺桿結構較為復雜,生產成本較高,強度較差,使用壽命較短。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數碼相機電機導螺桿,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數碼相機中采用的電機導螺桿結構較為復雜,生產成本較高,強度較差,使用壽命較短等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實用新型的數碼相機電機導螺桿,包括螺桿本體,所述的螺桿本體上設有螺紋,螺桿本體一端設有倒角,螺桿本體另一端設有連接桿,連接桿的桿身上設有第一凸環,連接桿的外端設有端頭桿,端頭桿上設有第二凸環。通過連接桿、端頭桿可以將整根導螺桿裝入到數碼相機中,第一凸環、第二凸環可以定位整根導螺桿在電機內的位置。螺桿本體上螺紋的夾角為60+0.5o。連接桿的直徑小于螺桿本體的直徑,端頭桿的直徑小于連接桿的直徑。螺桿本體、連接桿、端頭桿、第一凸環、第二凸環都為整體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的螺桿本體與連接桿之間設有過渡錐面。過渡錐面可以加強螺桿本體與連接桿之間的連接強度。
作為優選,所述的端頭桿的外端設有球面。球面較為光滑無毛刺,較為精密,因此其裝在數碼相機電機中時不會劃傷其它零部件。
作為優選,所述的過渡錐面的錐度角為45o。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電機導螺桿結構較為簡單、合理,生產成本較低,強度較高,使用壽命較長。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螺桿本體1、螺紋2、倒角3、連接桿4、第一凸環5、端頭桿6、第二凸環7、過渡錐面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本例的數碼相機電機導螺桿,如圖1,包括螺桿本體1,螺桿本體上設有螺紋2,螺桿本體一端設有倒角3,螺桿本體另一端設有連接桿4,連接桿的桿身上設有第一凸環5,連接桿的外端設有端頭桿6,端頭桿的外端設有球面,端頭桿上設有第二凸環7。螺桿本體與連接桿之間設有過渡錐面8,過渡錐面的錐度角為45o。?
使用時,將整根導螺桿裝入到數碼相機的電機中即可起到驅動軸的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之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方興表業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方興表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2391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