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加強型導電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17709.3 | 申請日: | 2012-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493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尹錫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三強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5/02 | 分類號: | H01B5/02;H01B5/12;H05B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科***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強型 導電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導電電纜,尤其是一種加強型導電電纜。
背景技術
電纜,是現代工農業生產、生活中電工電料領域重要的生產資料。目前普遍使用的導電電纜用銅或鋁等金屬導電,這些材質的電纜導電性能較強,但這些質地較軟的金屬抗拉拽性能很差,遠遠低于鋼纜,但鋼纜導電性能卻遠遠落后于銅或鋁。在理論上,如果將銅或鋁與鋼進行熔合,制造出銅鋼合金或鋁鋼合金的導電電纜,勢必會造成導電性和抗拉拽性均較差的不良效果。
申請人在同日申請的“一種發熱膜和鋼結構房頂全自動除雪系統”和“一種加熱式塑料大棚及為其加熱的發熱膜”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中,因技術和結構所需,都涉及了需要一種既能導電又能抗拉拽的導電電纜,而這種性能的電纜目前在市場上和現有的技術文獻中卻未被發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強型導電電纜,所述電纜不僅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同時又能抗拉拽。
為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將銅質或鋁質的導電電纜與鋼質的抗拉拽電纜合二為一的技術方案,讓銅質或鋁質的導電電纜負責導電,鋼質的抗拉拽電纜負責加強抗拉拽性,來實現所述強型導電電纜既抗拉拽又導電良好的技術目的。具體地說,是以抗拉拽性能強的鋼質鋼芯作為所述導電電纜的鋼芯,鋼芯的外表面編制一層銅質或鋁質的金屬絲。
所述鋼芯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
所述鋼芯的橫截面呈扁長方形。
為了獲得一個較軟的加強型導電電纜,以方便安裝和運輸,所述鋼芯除了用整體型的鋼皮制造成硬性導電電纜外,還可以是由若干股細鋼絲編制而成的軟性導電電纜。
相當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采用了抗拉拽性能強的鋼質鋼芯作為所述導電電纜的鋼芯,極大提升了所述電纜的強度,鋼質鋼芯的外表面編制的一層銅質或鋁質的金屬絲用來導電,也絲毫未對所述電纜的導電性產生不良影響,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
所述加強型導電電纜可應用于發熱膜領域中,在所應用的發熱膜中,具體是在兩根加強型導電電纜(2)組成的發熱膜(1),呈“S”狀盤繞的PE或PVC發熱線(3)與加強型導電電纜(2)電連接,所述電纜在提供導電的同時提升了發熱膜的抗拉拽性能。安裝了所述加強型導電電纜的發熱膜可應用于申請人同日申請的“一種發熱膜和鋼結構房頂全自動除雪系統”和“一種加熱式塑料大棚及為其加熱的發熱膜”領域中。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加強型導電電纜剖視結構圖
圖2是硬性鋼芯立體示意圖
圖3是軟性鋼芯立體示意圖
圖4是所述加強型導電電纜應用于發熱膜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是強型導電電纜剖視結構圖。鋼芯502的外表面上包裹了一層由銅絲或鋁絲編織成的導電層6。它利用了鋼芯的高強度和銅絲或鋁絲編織層的良好導電性,構成了本實用新型加強型導電電纜的技術目的。
圖2所示的是硬性鋼芯立體示意圖,鋼芯502是一個整體,由鋼皮材料制造,手感較硬,外表面上包裹了一層由銅絲或鋁絲編織成的導電層6。硬性鋼芯的優勢是強度高,缺點是質地較硬不便攜帶和安裝。
在圖3中,由多根細鋼絲擰成的鋼芯501具有軟性特點,它克服了硬性鋼芯質地較硬的不足,同樣獲得了強度很高的技術效果,外表面上包裹了一層由銅絲或鋁絲編織成的導電層6。
圖4所示是所述加強型導電電纜應用在發熱膜上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發熱膜又可應用于申請人同日申請的“一種發熱膜和鋼結構房頂全自動除雪系統”和“一種加熱式塑料大棚及為其加熱的發熱膜”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所述的發熱膜中。具體是由兩根加強型導電電纜(2)組成的發熱膜(1),呈“S”狀盤繞的PE或PVC發熱線(3)與加強型導電電纜(2)電連接。這種加入了本實用新型所述電纜的發熱膜具有方便導電功能的同時,提升了發熱膜的抗拉拽強度,也是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應用內容和保護客體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三強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三強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177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