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低活度熱室用新型觀察窗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15144.5 | 申請日: | 2012-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327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高超;熊小偉;沈福;安鴻翔;梁棟;李洪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21F7/03 | 分類號: | G21F7/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悅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曉航 |
| 地址: | 030006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低活度熱室用 新型 觀察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放射性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低活度熱室用的新型觀察窗。
背景技術
熱室是進行高放射性試驗和操作的屏蔽小室,常用于燃料元件的檢驗、處理,材料的物性、機械性能和金相測試實驗、同位素分裝、放射化學實驗等。熱室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熱室前墻上通常裝有以鉛玻璃或高密度液體為屏蔽材質的觀察窗,以便操作人員觀察熱室內部情況進行遠距離操作。觀察窗既要為操作人員提供足夠的視覺空間又要滿足輻射防護的要求。
觀察窗的材質一般有兩種:(1)多層鉛玻璃窗,(2)液體窗。多層鉛玻璃窗是以普通玻璃或五色石灰玻璃為外部保護層,內裝鉛玻璃或重鉛玻璃阻擋射線,鉛玻璃中添加鈰,減緩鉛玻璃在輻照下的暗化速度;液體窗是以不暗化的硅酸鹽玻璃板或聚碳酸酯板為兩端面保護層,內部采用透明度好的高密度溶液作為屏蔽材料。
觀察窗的結構一般有兩種:(1)方窗,(2)橢圓窗。方窗是目前國內廣泛采用的,其具有加工難度小和易于安裝等優點,但存在經濟性差、窗體自身存在薄弱點以及不適合于液體窗等缺點;橢圓窗能實現達到最大的視覺范圍且所占的體積最小,且在窗體上無結構薄弱點,但存在加工難度。
目前廣泛使用的鉛玻璃方窗存在成本過高、在能達到同樣的屏蔽效果的情況下,鉛玻璃方窗的成本約為溴化鋅溶液觀察窗的成本的6~7倍,易破碎且不便于拆裝和運輸,尤其是固定式熱室在發生鉛玻璃損壞或變暗無法使用、需換裝時、在使用過程中也易發生靜電擊穿造成鉛玻璃破碎的現象、鉛玻璃中若存在不均一物質無法消除、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存在顏色變暗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低活度熱室用新型觀察窗,從而既可以適用于固定式熱室也可以適用于移動式熱室,并且能夠加快國內放射性試驗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大大降低熱室的制造及維護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描述:
一種中低活度熱室用新型觀察窗,包括觀察窗主體,觀察窗主體包括中空的觀察窗,觀察窗設置一個大端面和一個小端面,觀察窗內填充有屏蔽材料,所述觀察窗的下方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的四腳為可調螺紋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觀察窗的外壁設有六道均勻分布的加強筋,內壁涂有環氧樹脂層。
進一步,所述的屏蔽材料為溴化鋅溶液。
進一步,所述的觀察窗主體還包括輔助屏蔽機構,所述的輔助屏蔽機構設置在觀察窗的小端面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鋼板,下部為鋼板框結構,內部充填鉛。
進一步,在觀察窗的頂部靠近大端面的一側設置一個用于填充或抽取屏蔽材料的小孔。
進一步,所述觀察窗的大端面和小端面分別通過法蘭與觀察窗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本實用新型在觀察窗的下方設有可調節高度的支撐機構,并在靠近觀察窗大端面的一側設置一個用于填充或抽取屏蔽材料的小孔,并采用溴化鋅溶液作為屏蔽材料,因此,具有便于拆裝、維護和運輸,為操作人員提供更有效保護等特點,既能提供良好的透光性又能避免鉛玻璃窗的易破碎、變暗、存在不均一物質無法消除等缺陷,既適用于類似移動式高活度廢放射源的整備裝置的移動式熱室,也適用于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固定式熱室,能夠實現在保證完成功能和安全性的情況下實現結構和經濟性上的最優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橢圓形觀察窗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參考現有觀察窗的生產技術,針對目前放射性試驗的現狀,同時考慮觀察窗的多用途性和經濟性,提供一種新型的觀察窗,從而既可以用于固定式熱室也可以用于移動式熱室,并且能夠加快國內放射性試驗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大大降低熱室的制造及維護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未經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1514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