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鍋爐煙氣余熱發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07938.7 | 申請日: | 2012-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307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吉文;劉文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濱海縣藍天紙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2 | 分類號: | F28D15/02;F23J3/00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識產權事務所 32223 | 代理人: | 謝觀素 |
| 地址: | 224500 江蘇省鹽***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鍋爐 煙氣 余熱 發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節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鍋爐余熱回收利用。?
背景技術
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工業用鍋爐排放的煙道氣,一般都會進行余熱回收利用。目前,用于工業鍋爐余熱回收利用的設備很多,例如各類省煤器、空預器等,但這些設備在煙氣余熱回收利用中,存在著清灰不方便、熱交換及熱利用效率低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鍋爐煙氣余熱發生器,這是申請人經過長期對中低溫余熱回收利用效果的綜合研究后,開發出的新一代工業鍋爐中、低溫煙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本裝置能很好地克服現有的各類省煤器、空預器等鍋爐余熱回收裝置在煙氣余熱回收應用中,存在的清灰不方便、熱交換及熱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可大幅度降低鍋爐排煙溫度,充分吸收并利用煙氣中的熱焓,提高鍋爐效率5-15%。?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鍋爐煙氣余熱發生器,包括熱管吸熱段的殼體,所述殼體設有煙氣進出口,還設有清灰門,位于煙氣進出口處的殼體內壁設有擾流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擾流板沿煙氣進出口的一周邊部設置,所述導流板呈喇叭口狀向殼體的內腔張開。?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殼體內壁設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為突出于內壁的若干筋條形成,所述筋條呈波紋狀設置于殼體內壁一周。?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殼體下部設有落灰斗,落灰斗底部設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設有落灰門。?
所述落灰門的一側通過鉸鏈連接于落灰斗,靠近鉸鏈位置處的落灰門底部設有配重手柄。?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
利用重力熱管的超導傳熱特性,并結合工業鍋爐煙氣溫度、成分、流速等特點,采取吸熱區和放熱區分開的獨立設計結構,其放熱區可以產生蒸汽、熱水或熱空氣等。本實用新型不僅能高效吸收煙氣中的熱量,而且使“熱”能夠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較大限度地彌補了現行工業鍋爐設計運行過程中煙氣排放溫度偏高造成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
一、本實用新型由于在煙氣進出口處的吸熱段殼體內壁設有向殼體內腔呈喇叭口狀張開的擾流板,因此,延長了進入殼體后的煙氣與吸熱段熱管的熱交換時間,避免了進入內腔后的煙氣迅速上升、影響熱交換效率的缺陷。
二、本實用新型由于在殼體內壁設置導流槽,強化了換熱效果,與普通熱管式發生器相比,節能效率提高20-30%左右。?
三、本實用新型由于在殼體下部設有落灰斗,因此,當斗內灰塵較多時,在重力作用下,落灰門會自動打開,落灰后,在重力手柄作用下,落灰門自動關閉。從上述清灰過程可知,本實用新型無需停機進行人力清灰,方便設備的維護保養,使因積灰和酸露對換熱管表面腐蝕的機率大大降低,保證設備長期有效工作,比同類換熱器有效工作壽命延長一倍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落灰斗底部的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吸熱段的殼體1(本實施例中的熱管為正旋翅片熱管),所述殼體1設有煙氣進出口2,還設有清灰門3。位于煙氣進出口2處的殼體1內壁設有擾流板4。所述擾流板4沿煙氣進出口的一周邊部設置,所述導流板4呈喇叭口狀向殼體1的內腔張開。?
仍如圖1所示,殼體內壁設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為突出于內壁的若干筋條5形成,所述筋條5呈波紋狀設置于殼體1內壁一周。?
如圖1、2所示,殼體1下部設有落灰斗6,落灰斗6底部設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設有落灰門7。所述落灰門7的一側通過鉸鏈8連接于落灰斗,靠近鉸鏈8位置處的門底部設有配重手柄9。?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內設有翅片管熱交換器10。?
本實用新型用于江蘇藍天紙業有限公司10噸蒸汽鍋爐一期煙氣余熱回收節能項目,可直接產生飽和蒸汽,每天耗用原煤約20噸,每噸原煤多產0.8Mpa飽和蒸汽約0.65噸,噸煤增加產汽率約1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濱海縣藍天紙業有限公司,未經濱海縣藍天紙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079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