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根管工作長度測量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05802.2 | 申請日: | 2012-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685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胡濤;張曉飛;楊英明;邵美瑛;郭黎洋;王晨;周紅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C19/04 | 分類號: | A61C1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作 長度 測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根管工作長度測量工具,屬于口腔科醫療輔助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根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首選方法。根管治療過程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置步驟:測量根管工作長度。根管工作長度是指從牙冠方至生理學根尖孔的長度,由于它是根管預備和根管充填所應達到的長度,所以準確的測量對根管治療至關重要。目前臨床使用的測量根管工作長度的方法,主要是借用K型銼等用具,再結合根管測量儀(和X線片)確定該K型銼的插入長度,然后在根管長度測量尺上讀取K型銼上的插入長度的長度數據,以此確定根管工作長度。但是,這里出現的問題是,根管長度測量尺是共用的,且由于其結構上的原因又致使根管長度測量尺難以消毒,這樣根管長度測量尺的非消毒重復使用很可能引起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另外,這種方法也會導致測量工具、測量尺、預備工具和充填材料間的多次比對,增加了醫師的重復工作。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消毒容易、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并可直接測量和讀取根管工作長度的專用根管工作長度測量針。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根管工作長度測量針由防滑手柄(1)和與之相連接的測量針體(2)構成,其特征在于測量針體(2)的上部為刻有標記線的刻度段(3),下部為插入工作段(4),在刻度段(3)上安裝有定位件(5),定位件(5)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著刻度段作上下位移。在測量根管工作長度時,手持根管工作長度測量針的防滑手柄(1),并配合根管測量儀,將測量針插入工作段(4)直接插入待測患牙的根管,直到工作段(4)的下尖端達到生理學根尖孔為止,然后將定位件(5)下移至與牙冠接觸,此時取出測量針,直接讀取定位件在測量針的刻度段上的標記線位置,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根管工作長度。可見,本實用新型直接用于測量根管工作長度,可做到一人一用,且消毒容易,能有效預防交叉感染;同時,本實用新型使用時也無需再利用根管長度測量尺了,解決了過去因使用該測量尺而容易發生的交叉感染問題。
由于大多數情況下的根管工作長度是在18mm至26mm(毫米)的范圍內,為此在上述刻度段(3)上的分別位于距離針體下端18mm、20mm、22mm、24mm、26mm的位置處刻有標記線。為了擴大測量針的測量適用范圍,也可在上述刻度段(3)上的分別位于距離針體下端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6mm、28mm、30mm的位置處刻有標記線,即在12mm、14mm、16mm、28mm、30mm處增設幾條刻度線。這些刻度線的標記,便于直接讀取根管工作長度。
在上述刻度段(3)上的不同刻度線段上涂有便于區別的顏料層。該顏料層的設置更容易讀取測量針伸入待測患牙的深度,即根管工作長度。
其中一種配色方法是,在上述刻度段(3)上的分別位于距離針體下端18~19mm、20~21mm、22~23mm、24~25mm、26~27mm的區間段上涂有相鄰之間互為不同顏色的顏色層。比如,在刻度段(3)上的分別位于距離針體下端18~19mm、20~21mm、22~23mm、24~25mm、26~27mm的區間段上依次涂有紅、黃、藍、綠、黑的顏色層,這種配色方式可以便于與手柄顏色依次為“白、紅、黃、藍、綠、黑”的不同型號的K型銼相配對;又由于本實用新型測量針在讀數時是以患者的白色治療巾為背景,故可以去掉了白色。
如果本實用新型測量針在其刻度段的12mm、14mm、16mm、28mm、30mm處增設了幾條刻度線,則用黑色標記這些不常用的刻度線。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測量針的一個具體方案是,除了在上述刻度段(3)上的分別位于距離針體下端18~19mm、20~21mm、22~23mm、24~25mm、26~27mm的區間段上依次涂有紅、黃、藍、綠、黑的顏色層之外,還在刻度段(3)上的分別位于距離針體下端12~13mm、14~15mm、16~17mm、28~29mm、30~31mm的區間段上涂有黑色的顏色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058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