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三錐角煤泥水介分選旋流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02374.8 | 申請日: | 2012-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704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崔廣文;劉惠杰;郭啟凱;宋國陽;孫銘陽;王京發;李彥君;王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4C5/26 | 分類號: | B04C5/26;B04C5/08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島經***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錐角煤 泥水 分選 旋流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炭洗選加工領域,涉及一種粗煤泥分選裝置,尤其是一種利用水介質對粗煤泥分選的旋流器。
背景技術
在選煤工業中,一般把粒度介于0.3-3mm、難以通過浮選方法進行分選的細粒煤稱為粗煤泥。在《煤礦科技術語-選煤》GB/T7186-1988中規定粗煤泥(Coarse?slime)為“粒度近于煤泥,通常在0.3-0.5mm以上,不宜用浮選處理的顆粒”。在現代的選煤過程中,這部分煤泥的量大為增加。
目前在現場應用的主要的粗煤泥分選設備有螺旋分選機、煤泥重介旋流器、搖床或干擾床分選機等。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技術是煤泥重介旋流器。
現有的煤泥重介旋流器包括筒體部分和錐體部分,筒體部分和錐體部分通過法蘭盤連接;筒體部分一側設有入料管,筒體中心插有溢流管,錐體為單錐角,錐角為20°,底部設有底流管。它是利用離心力場及重力場實現分選的設備,本身沒有運動部件,結構簡單。其使用的分選介質為用細顆粒的Fe3O4配制的重介懸浮液。存在的缺陷是:一是小直徑重介旋流器對介質的粒度要求非常嚴格,特別在分選煤泥時,當入料壓力和磁鐵礦粒度掌握不好時,不但對物料起不到分選作用,反而對磁鐵礦粉起分級和濃縮作用,由此引起磁選機人料濃度過高,磁選效率降低;二是在實際生產中,煤泥重介旋流器入料不穩定,造成生產系統調節復雜,管理困難;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選密度難以控制,分選精度也無法保證,無法實現實現粗煤泥的按密度分選;三是在主選工藝確定為脫泥無壓三產品重介旋流器分選工藝的條件下,如采用小直徑重介旋流器分選粗煤泥,需額外增設磁性介質磨制系統,有諸多的不便。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煤泥重介旋流器介質系統復雜,對分選介質的粒度要求高,無法實現旋流器按密度分選的缺陷,提供一種僅以水作為分選介質的三錐角煤泥水介分選旋流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一段旋流器筒體和一段旋流器錐體,旋流器筒體和旋流器錐體通過法蘭,連接;旋流器筒體一側設有入料管,旋流器的筒體腔中插有溢流管,旋流器錐體底部設有底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器的錐體由三個不同錐角的空心圓錐截取圓臺拼接而成,從上到下三個錐角角度依次為(100°-150°)、(50°-90°)、(15°-40°);
所述的旋流器的筒體直徑和高度比為1∶1,且筒體直徑不大于500mm;
所述溢流管直徑與筒體直徑的比例不大于1∶2;
所述底流管直徑與筒體直徑之比為1∶4。
上述三個錐角角度優選為125°,75°,2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使用旋流器在不加入重介質的情況下實現粗煤泥的按密度分選。
下面通過工作原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粗煤泥煤漿通過入料管沿切線方向給入到旋流器的筒體內,在筒壁的壓迫下做旋轉流動。在離心力作用下,高密度重產物(尾煤)進入外層,低密度輕產物(精煤)進入內層。在重力作用下運動到錐體形旋流器的錐體內部時,錐壁逐步收縮,漿體發生二次分層,礦漿進入到第二錐角和第三錐角范圍內時,重產物和輕產物進一步分離,與此同時,輕產物受錐壁的和重產物壓迫力,轉而折向上方,沿溢流管流出,重產物繼續沿錐壁向下移動由底流管流出,實現粗煤泥的按密度分層。
在錐體部分,不同錐臺的高度決定了不同分選階段的作用時間,對分選的效果起決定性作用。通過壓力表測定入料壓力,通過壓盤控制溢流管插入筒體內部的深度,對分選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實踐中發現,入料的礦漿濃度控制在100g/L-180g/L,入料壓力控制在0.05MPa-0.12MPa,對于直徑100mm的旋流器,溢流管插入深度控制在40mm-80mm之間有較好的分選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中:1-旋流器筒體;2-旋流器錐體;3-入料管;4-溢流管;5-底流管;6-壓盤;7-壓力表;8-浸油石棉盤根。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是限制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023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