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驅動電機冷卻水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02122.5 | 申請日: | 2012-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66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章國光;夏青松;郭軍朝;鄧麗梅;史建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5/20 | 分類號: | H02K5/2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潔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驅動 電機 冷卻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驅動電機,具體的說是一種驅動電機的冷卻水套。
背景技術
現代電機受電磁負荷、布置空間的限制,普遍具有能量密度高,體積小,轉速高,發熱量大的特點。作為純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之一的驅動電機不僅要具有大的起動轉矩,還要有寬廣的恒功率速度范圍(即較高的弱磁能力),并且在電機的轉速范圍內具有較高的效率。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在負載較大或者持續爬坡時等工況下運行時,電機將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電機內部的熱量不能及時被周圍冷媒帶出,則會縮短電機的壽命,降低運行效率,甚至導致永磁材料因過熱而出現不可逆的退磁,而目前最通用的冷卻水套僅為簡單的螺旋式水套(參見圖1),其換熱面積有限,降溫效果仍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換熱效果好,加工制造成本低,可有效降低電機重量,節能降耗的驅動電機的冷卻水套。
技術方案包括設于殼體上的殼體水路及水路進口和水路出口,所述殼體兩側裝有端蓋,所述殼體水路有多條,沿殼體軸向平行布置,所述兩側端蓋上均開有多個可將相鄰兩條殼體水路連通的導流彎槽,所述兩側端蓋上的導流彎槽對應錯列布置。
所述殼體水路的截面為圓形、圓角矩形或扇形。
通過兩側端蓋的導流彎槽,將相鄰的兩根殼體水路連通,所述兩側端蓋上的導流彎槽的錯列布置是指:假使A、B、C三根平行的殼體水路上,一側端蓋上的導流彎槽將A與B連通,則另一側端蓋上的導流彎槽則將B與C連通,這種連接方式,可將若干個殼體水路全部連通,并在殼體上形成連續的“S”水路,這樣可大大的增加水套的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有利于降低水路內的流阻。并且這種結構更方便冷卻水路的進口及出口的位置布置,可根據具體需要將冷卻水路的進、出口布置在同一側的端蓋上,或者也可以分別布置在兩側端蓋上,便于安裝。由于增加了冷卻水路的換熱面積,也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電機的重量,減少設備或車輛的負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冷卻水套展開示意圖;
圖2是電機殼體截面示意圖;
圖3是電機前端蓋內側面示意圖;
圖4是電機后端蓋內側面示意圖;
圖5是電機殼體和前后端該裝配示意圖;
圖6是水路截面為圓角矩形的殼體徑向截面;
圖7是水路截面為扇形的殼體徑向斷面;
圖8是水路截面為圓形的殼體徑向斷面;
圖9為現有電機冷卻水套的展開示意圖。
其中,1-殼體、2-前端蓋、3-后端蓋、4-水路進口、5-水路出口、6-殼體水路、7-導流彎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參照圖1-8,電機由殼體1及前端蓋2和后端蓋3組成,所述殼體1上設有多條沿殼體1軸向平行布置殼體水路6,所述前端蓋2和后端蓋3上開有多個可將相鄰兩條殼體水路6連通的導流彎槽7,所述前端蓋2上的導流彎槽7與后端蓋上的導流彎槽7錯列布置。所述殼體1上還設有水路進口4和水路出口5,本實施例中水路進口4和水路出口5在殼體1的同一側,根據需要也可以設置分別設置在兩側。
工作原理,參見圖1,冷卻水由水路進口4流入,經其中一條殼體水路6進入前端蓋5中的一個導流彎槽7,然后再經由與前一條殼體水路相鄰的殼體水路6進入后端蓋3中的一個導流彎槽7,以此類推,最后流經最后一條殼體水路6再由水路出口5排出,完成為電機冷卻降溫的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公司,未經東風汽車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0212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定子盤式電機飛輪儲能器轉子磁懸浮結構
- 下一篇:一種風力發電機絕緣端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