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拉床的自動提刀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00754.8 | 申請日: | 2012-05-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014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蔡晶;楊正宏;蔡國慶;馮學勝;林秋洪;陳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寧慶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41/04 | 分類號: | B23D4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孫鷗;唐超 |
| 地址: | 21117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拉床 自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設備的部件,具體涉及一種拉床的自動提刀裝置。?
背景技術
當采用拉削方法加工零件封閉內腔的成型面時,工件只能從拉刀頂端取出,所以拉刀必須脫離推刀裝置才能完成。再次拉削時,必須將拉刀重新裝入推刀裝置中,這個過程稱作提刀。?
在本實用新型發明前,提刀方法一種是直接手提,另一種是手動操作提刀機構完成??讖叫〉囊话悴捎们罢?,孔徑大的采用后者,這是由于拉刀本身重量較大,人工無法完成,只能依賴手動操作的提刀機構來完成。兩者的工作效率都很低,并且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容易誤操作,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種拉床的自動提刀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拉床的自動提刀裝置,其主要技術特征在于推刀架固定在機床滑板上,推刀座連接在推刀架上,拉刀在推刀座中,插銷位于推刀架、推刀座同軸的導向孔內,彈簧位于推刀架的臺階孔內,一端與孔底接觸,另一端與插銷的臺階接觸,插銷的移動距離從推刀架的外端面至拉刀尾部環形槽,電磁鐵內部的銜鐵與插銷一端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提刀、放刀全部實現自動化,點動按鈕,由程序控制自動完成一個加工循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工作條件好,操作簡單,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具體優點和效果將在下面繼續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示意圖。?
其中:推刀架1、推刀座2、拉刀頂端3、圓柱孔底4、導向孔5、臺階孔6、彈簧7、插銷8、銜鐵9、電磁鐵10、環形槽11、拉刀12、機床滑板13。?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推刀架1安裝于機床滑板13上,推刀架1中間設置有空間,推刀座2安裝在推刀架1的空間中;插銷8位于推刀架1、推刀座2同軸的導向孔5內,而彈簧7位于推刀架1的臺階孔6內,一端與孔底接觸,另一端與插銷的臺階接觸;電磁鐵10安裝在推刀架1正面,其端面是插銷8的臺階定位面,電磁鐵10內部的銜鐵9與插銷8一端接觸,拉刀12位于推刀座2中心的圓柱孔內,拉刀12的頂端3與推刀座2的圓柱孔底4接觸,拉刀12尾部環形槽11的中心與插銷8的軸線重合。?
本實用新型應用過程說明:?
首先,將拉刀12放入工位,手動操作;將機床滑板13下行至下止點,所謂下止點是指下行終端的調定點;這時,拉刀12柄部已插入推刀座2中心圓柱孔內,拉刀頂端3與圓柱孔底4接觸(如圖示位置),電磁鐵10通電,銜鐵9?推著插銷8克服彈簧力向左,插入拉刀7的環形槽11中,滑板13上行,插銷8帶拉刀12隨之至上止點,所謂上止點是指上行終端的調定點;這時,手動裝刀結束,可以進行自動工作。?
裝入工件,按工作按鈕;滑板13下行,此時拉刀12在插銷8的帶動下也隨滑板13下行;當拉刀12接觸到工件并開始拉削時,電磁鐵10斷電,插銷8則在彈簧7的作用下,推動銜鐵9脫離拉刀12的環形槽11并復位,至下止點;拉削完成,滑板13上行,由于插銷8已經脫離拉刀7的環形槽11并復位,因而此時拉刀12并不隨滑板13上行,從而與推刀座2脫離,形成了可以方便取出工件的較大空間,至預定位置時滑板13停止上行,取出工件;按工作按鈕,滑板13再次下行至下止點,此時拉刀12的柄部已插入推刀座2中心的圓柱孔內,拉刀12的頂端3與圓柱孔底4接觸;此時,電磁鐵10通電,銜鐵9推著插銷8克服彈簧力向左行,再次插入拉刀12的環形槽11中,滑板13上行,插銷8帶拉刀12隨行至上止點。一次循環結束。?
選擇幾個推刀座2中心圓柱孔的直徑,插銷8的長度也作對應變化,規范拉刀尾部形狀、尺寸,全部規格的拉刀12都可使用。拉刀12在推刀座2的圓柱孔內上、下移動距離從底部到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寧慶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寧慶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007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