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空中鼠標遙控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00712.4 | 申請日: | 2012-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40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學陽;李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F3/0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223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中 鼠標 遙控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種一種空中鼠標遙控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動作感應式鼠標功能的遙控器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多種功能整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終端設備已成為發展趨勢,以智能電視、高清娛樂機頂盒等為代表的智能家庭多媒體中心產品開始普及。這些產品除了原始的電視功能,還涉及網絡游戲、上網聊天、網絡購物和多業務網絡平臺應用,即原有在電腦上進行各種業務功能均移植到該類智能終端設計備上進行。而在這些產品的發展過程中遙控裝置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控制也變得復雜很多,通常需要遙控器鍵盤和鼠標同時使用才能完成一些操作,于是出現了帶空中鼠標功能的遙控器
市面常見的空中鼠標遙控器,ENTER鍵和鼠標點擊鍵是分開的,有的還設有一個鼠標使能鍵,這些功能鍵在實際使用時非常不便,特別是在玩游戲和瀏覽網頁時,需要不停切換,單手操作不便,不能夠兼顧多種應用的要求。另外,多鍵位的設置也使得空中鼠標遙控器體形更大。所有這些不便均會影響用戶的操作體驗舒適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空中鼠標遙控器,用戶使用時可以方便地實現遙控器和鼠標功能,不用考慮不同應用模式中按鍵的切換。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空中鼠標遙控器,包括遙控器,在遙控器面板上設置有按鍵,遙控器內有控制主板,還有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無線傳輸模塊,其中,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無線傳輸模塊分別與控制主板連接,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產生鼠標控制信號由控制主板解碼處理后,通過無線傳輸模塊發送到被控制設備,其鍵盤面板上設置有一功能復合按鍵,根據應用模式不同,該復合鍵可以實現ENTER鍵、鼠標點擊鍵和鼠標使能鍵的功能。
其中,所述的復合鍵是由電容感應鍵和機械按鍵構成的復合鍵。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中鼠標遙控器,由于采用了復合按鍵及其工作方式,顛覆現有同類型設備的使用方法,簡化了用戶的操作,使用戶可以方便實現遙控器和鼠標的功能,不必在不同應用功能之間頻繁的切換按鍵,同時,也減少產品的按鍵設置,使得結構更為簡單經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復合按鍵結構關系圖;
圖2為用戶操作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遙控器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流程圖;
圖中,101為按復合按鍵塑料帽,102為電容感應鍵電極、103為機械按鍵鍋仔片、104為PCB。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現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如圖1中,通過一個電容感應鍵和一個機械按鍵構成的復合鍵實現ENTER鍵、鼠標點擊鍵、鼠標使能鍵的功能。101為按復合按鍵塑料帽,102為電容感應鍵電極、103為機械按鍵鍋仔片、104為PCB。
如圖3,通過按壓ENTER鍵、鼠標點擊鍵和鼠標使能鍵的復合按鍵時,觸摸該按鍵超過一定時間(如200ms),戶進入鼠標模式,遙控器鼠標功能開啟,表現為指針可以移動,短按則認為是鼠標點擊鍵或者ENTER鍵。當用戶移動鼠標后,緊接著短按,則該短按被解析為是鼠標點擊操作。反之操作鼠標后,再操作遙控器其他按鍵,如圖3實施例中的T9鍵盤,再短按,則認為是用戶輸入結束按的回車,解析為ENTER鍵。
具體實施例如圖2,復合鍵在用戶拇指正下方。遙控器進入鼠標模式時,當用戶拇指接觸到101時,102感應到用戶操作,連續感應觸摸超過一定時間(如200ms),鼠標使能打開,揮動手臂,鼠標指針跟隨移動,觸摸離開101,鼠標立刻停止,用戶短時間點擊(200ms內),認為是鼠標點擊動作,101用力按下103的鍋仔片時,認為是ENTER鍵。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精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007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