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新型Z源逆變器的三相光伏并網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99576.1 | 申請日: | 2012-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789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雷霖 | 申請(專利權)人: | 雷霖 |
| 主分類號: | H02J3/38 | 分類號: | H02J3/38;H02M7/4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馮忠亮 |
| 地址: |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新型 逆變器 三相 并網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太陽能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基于新型Z源逆變控制器的智能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現有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中,以傳統的電壓源型逆變器和電流源型逆變器使用較為普遍,但是它們都存在自身原理上的缺陷:如需要額外增加DC變換電路,使成本增加;以及在傳統逆變器中加入死區,會造成系統輸出電壓/電流的諧波畸變率較大等。
因為Z源網絡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針對光伏并網發電應用,基于Z源網絡衍生出了許多新型變流器,但是這類逆變器存在對Z源網絡中電容的耐壓值要求較高、啟動時系統的沖擊電流較大等缺點,這些缺點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發展與應用。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太陽能發電裝置存在成本高、輸出電壓/電流的諧波畸變率較大等技術問題,以提供一種成本低、輸入電壓范圍寬、無死區、系統輸出電能質量高的基于新型Z源逆變器的三相光伏并網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新型Z源逆變器的三相光伏并網系統,太陽能電池板1分別連接Z源逆變器2的第一輸入端和MPPT控制單元5,Z源逆變器2的輸出端連接LC濾波電路3的輸入端,后者的輸出端分別連接電網4、霍爾電壓傳感器10的第一輸入端和霍爾電流傳感器9的第一輸入端;電網4的第一輸出端連接霍爾電流傳感器9的第二輸入端,其第二輸出端連接霍爾電壓傳感器10的第二輸入端;霍爾電流傳感器9、霍爾電壓傳感器10和溫度、濕度數據采集模塊11的輸出端連接數據處理單元8;DSP控制模塊6的一對輸入輸出端連接MPPT控制單元5,另一對輸入輸出端連接數據處理單元8,DSP控制模塊6的另一路輸出端串接PWM信號驅動電路7和Z源逆變器2的第二輸入端。
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新型Z源逆變器的三相光伏并網系統,其中所述的Z源逆變器2由三相逆變橋15和Z源網絡16構成,其中三相逆變橋15的正端連接太陽能電池板1的正端,三相逆變橋15的負端連接Z源網絡16的電容一C1的負端,Z源網絡16的電容二C2的正端連接太陽能電池板1的負端,電容一C1的正端和電容二C2的負端之間并聯功率二極管D。
本實用新型基于新型Z源逆變器的三相光伏并網系統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新型的Z源逆變器拓撲結構作為電能變換單元,不僅克服了傳統控制器的不足,降低了成本,還有效地減小了Z源儲能網絡中電容的體積和重量,并使得系統具有一些傳統逆變器所沒有的特性,如輸入電壓范圍寬、無死區,系統輸出電能質量高等,由這種逆變器構成的光伏發電裝置,在光伏并網發電應用上更具有優勢。
同時,本實用新型集新型Z源逆變器和三點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種數學優化技術。它通過最小化誤差的平方和尋找數據的最佳函數匹配。三點最小二乘法即在最大功率點附近取出三組數據,對他們進行最小二乘法擬合運算,得到最優值。)于一體,在有效地減小裝置成本與重量的同時,完成太陽能電池的最大功率跟蹤與電網的反孤島效應,實現電能的高速、高性能的逆變,提高并網的質量與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之Z源逆變器拓撲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
1?太陽能電池板、2?Z源逆變器、3?LC濾波電路、4?電網、5?MPPT控制單元、6、DSP控制模塊、7?PWM信號驅動電路、8?數據處理單元、9?霍爾電流傳感器、10?霍爾電壓傳感器、11?溫度、濕度數據采集模塊、12?6路PWM控制信號、15?三相逆變橋、16?Z源網絡、17?逆變器輸出、C1?電容一、C2?電容二、D?功率二極管、L1~L2?電感一~電感二、La~Lc?電感a~電感c、Ca~Cc?電容a~電容c、Q1~Q6?橋臂一~橋臂六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詳細結構、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參照附圖1-2,通過如下實施方式予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雷霖,未經雷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995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