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控鎖控制器和具有該控制器的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92180.4 | 申請日: | 2012-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589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淵;熊亮川;張永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桓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B49/00 | 分類號: | E05B4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401332 重慶市沙坪壩區***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控鎖 控制器 具有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控制領域產品技術,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控鎖控制器和具有該控制器的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技術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電控鎖便是其中的一種。
目前市場上的電控鎖種類很多,開鎖方式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類:指紋開鎖、刷卡開鎖、密碼開鎖。指紋開鎖就是電控鎖需要識別別人的指紋,這樣人們必須就走到門旁邊才能開門。刷卡開鎖指的是人們必須走到門旁邊刷卡才能開鎖,密碼開鎖也是人們必須走到門旁邊輸入預先設定好的密碼才能將門打開。
雖然上述的三種開鎖方式都是采用電控鎖的方式將鎖打開。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需要人走到門旁邊才能將電控鎖打開。人們有時候手里會很忙,聽到門鈴聲也無暇給客人開門,延長客人的等待時間,造成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控鎖控制器,以實現遠程控制電控鎖的開啟。
為實現上述目的,現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種電控鎖控制器,包括:
接收門鈴觸發信號的接收單元;
與所述接收單元相連,當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門鈴觸發信號后,生成電控鎖解鎖指令的指令生成單元;
與所述指令生成單元相連,用于發送所述電控鎖解鎖指令的發送單元。
優選地,所述電控鎖控制器還包括:
與所述接收單元相連、當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門鈴觸發信號后輸出提示信息的輸出單元。
一種具有電控鎖控制器的控制系統,包括:電控鎖和電控鎖控制器,
其中:所述電控鎖控制器包括:
接收門鈴觸發信號的接收單元;
與所述接收單元相連,當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門鈴觸發信號后,生成電控鎖解鎖指令的指令生成單元;
與所述指令生成單元相連,用于發送所述電控鎖解鎖指令至所述電控鎖的發送單元。
優選地,所述電控鎖控制器還包括:
與所述接收單元相連、當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門鈴觸發信號后輸出提示信息的輸出單元。
優選地,所述電控鎖還包括:當判斷所述電控鎖解鎖時間滿足預設要求,生成閉鎖指令的閉鎖指令單元。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控鎖控制器中,當門鈴被觸發時,接收單元接收門鈴觸發信號,與接收單元相連的指令控制單元生成電控鎖解鎖指令,發送單元發送這個指令,完成了電控鎖的遠程控制,使得用戶不用走到門旁邊就可以通過操控電控鎖控制器將門打開,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一種電控鎖控制器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電控鎖控制器的結構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具有電控鎖控制器的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控鎖控制器,以實現遠程控制電控鎖的開啟。
所述電控鎖控制器如圖1所示,包括:
接受門鈴控制信號的接收單元100;
與接收單元100相連,當接收單元100接收到門鈴觸發信號后,生成電控鎖解鎖指令的指令生成單元200;
與指令生成單元200相連,用于發送所述電控鎖解鎖指令的發送單元300。
本實施例公開的電控鎖控制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當客人按下門鈴,生成了一個門鈴觸發信號,所述電控鎖控制器的接收單元接收到門鈴觸發信號,由指令生成單元生成電控鎖解鎖指令,發送單元再發送電控鎖解鎖指令,電控鎖即可解鎖,這樣用戶通過操控電控鎖控制器即可開啟電控鎖,而不用走到門旁邊就可以將電控鎖打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桓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桓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9218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