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車供電系統及高壓配電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85897.6 | 申請日: | 2012-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64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昌成格;楊振鵬;孫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陳浩 |
| 地址: | 47100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車 供電系統 高壓 配電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供電系統。
背景技術
電動卡車、電動客車等大型電動車輛由于其功率較大、車上空間有限,需要將較多的動力電池分為多個箱體安裝,同時由于車上負載種類較多,需要將動力電源分為多路或多種類型共負載使用。如果單單從各個電池箱出發,直接為各種負載提供動力,則會出現走線復雜、接插件過多、電氣元件難以安裝、系統難以檢查維護等缺點,嚴重時甚至會使整車產生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改善大型電動汽車上的配電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車供電系統和一種高壓配電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種電動車供電系統,包括電動車內的各電池箱和高壓配電箱,所述各電池箱串聯,形成動力電池組,動力電池組的正極連接所述高壓配電箱的主正輸入端,動力電池組的負極連接所述高壓配電箱的主負輸入端;高壓配電箱的主正輸入端連接充電機正接線端,高壓配電箱的主負輸入端通過一個分流器連接充電機負接線端;高壓配電箱的主正輸入端通過主正接觸器連接一組負載正接線端,高壓配電箱的主負輸入端通過所述分流器和一個主負接觸器連接一組負載負接線端;所述主正接觸器上并聯有一個預充電接觸器和預充電電阻串聯形成的預充電電路;高壓配電箱中還設有與各電池箱通訊連接的BMS,用于檢測負載正接線端和負載負接線端電壓,以及所述分流器中電流的高壓檢測盒;所述高壓檢測盒與所述BMS通訊連接;所述BMS控制連接所述主正接觸器、主負接觸器和預充電接觸器。
所述負載正接線端還設有熔斷器。
一種高壓配電箱,高壓配電箱設有用于連接各電池箱串聯而成的動力電池組正極的主正輸入端和動力電池組負極的主負輸入端;高壓配電箱的主正輸入端連接充電機正接線端,高壓配電箱的主負輸入端通過一個分流器連接充電機負接線端;高壓配電箱的主正輸入端通過主正接觸器連接一組負載正接線端,高壓配電箱的主負輸入端通過所述分流器和一個主負接觸器連接一組負載負接線端;所述主正接觸器上并聯有一個預充電接觸器和預充電電阻串聯形成的預充電電路;高壓配電箱中還設有與各電池箱通訊連接的BMS,用于檢測負載正接線端和負載負接線端電壓,以及所述分流器中電流的高壓檢測盒;所述高壓檢測盒與所述BMS通訊連接;所述BMS控制連接所述主正接觸器、主負接觸器和預充電接觸器。
所述負載正接線端還設有熔斷器。
本實用新型的供電系統統一為整車提供分配電池輸出,將電動汽車上動力電源系統的高壓控制元件集中起來,并將這些元件安裝在高壓配電箱內,箱內安裝BMS、高壓檢測盒,集合了短路保護、過溫保護、低溫保護、過流保護、過(欠)壓保護、絕緣監測、輸出通斷控制、智能充電控制等功能,并在箱體中集成預充電電路,通過檢測電池組電壓和負載端電壓,通過比較這兩個電壓值進行預充電控制,避免預充電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計時控制造成的可靠性差;二是通過車載儀器檢測負載端電壓造成的必須通過BMS和車載儀器通信,對車載儀器測量精度要求較高,由于BMS和車載儀器的測量精度、測量頻率不一致引起沖突等問題。所以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整車電源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易用性和可維護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供電系統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壓配電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供電系統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型電動車供電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電動車內的各電池箱和高壓配電箱,各電池箱串聯形成動力電池組,動力電池組的正極連接所述高壓配電箱的主正輸入端,動力電池組的負極連接所述高壓配電箱的主負輸入端;高壓配電箱設有對應充電機的一對輸出端和對應其他負載的多對輸出端。關于高壓配電箱內的具體結構見高壓配電箱實施例。
高壓配電箱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未經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858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