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桿件扣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85065.4 | 申請日: | 2012-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84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蕭勛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11/00 | 分類號: | B62J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桿件扣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扣具,尤指物品桿件扣具。
背景技術
目前,利用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是旅游者用來環保節能且悠閑旅行及運動的方式,而自行車不如汽車或機車具有行李箱或置物箱,而常見用于自行車的載物裝置大多位夾座和掛勾兩種固定方式,可將物品(如水壺、后車燈、置物箱袋、衛星定位導航裝置、隨身聽、行動電話或個人隨身小物品等)固定于自行車的車首、車側支架或椅墊下方的兩個桿體上,便于于騎自行車時將隨身物品置放于其內隨時使用。
請參閱圖10、11所示,為習用的立體分解圖、習用的實施例示意圖,是臺灣地區編號為第214980號的專利,由圖中了解,為利用夾持座A基部A1兩側的夾持空間A11來夾合于具間距的桿體C上,而對接座B中結合部B1為結合有物品D,并以接合部B2的導軌片B21推入該夾持座A的定位部A2上,便使該導軌片B21中彈扣B22上的扣合塊B221嵌入該定位部A2的扣合孔A21中呈一定位,當結合有物品D的該對接座B中結合部B1欲脫離夾持座A的定位部A2時,僅需壓動該彈扣B22上的按壓部B222向下,便使扣合塊B221脫離扣合孔A21的限制,而可將結合有物品D的該對接座B抽離夾持座A的定位部A2呈分離狀態,由上可知,使用者于騎乘自行車時,可將結合有物品D的該對接座B結合于夾合于具間距的桿體C上的夾持座A的定位部A2上,于離開自行車時,則可將對接座B及物品D抽離夾持座A的定位部A2呈分離狀態,使對接座B及物品D與使用者隨時一起攜帶,以防止被宵小竊取,并可達到不須手工具即可組卸的目的。
但是,現今自行車所攜帶物品上的設計因有重量及角度上的考量,所以,便有廠商設計出夾持在桿體上的旋轉座,其旋轉座大多以螺絲做為物品的轉軸,但此種設計具有需要手工具進行組卸的缺點,且當車體震動時瞬間重力極易使物品于轉軸掉到下方,當水壺、置物箱袋,當置于椅墊下方的兩個桿體上時,極易因車體的震動,而使水壺、置物箱袋撞擊后車輪或其擋泥板,而后車燈、衛星定位導航裝置、隨身聽、行動電話則有警示及操作角度上的考量,所以,要如何解決習用拆裝不易、定位穩定性不佳等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
于是,實用新型人有鑒于上述的問題與缺陷,設計出此種桿件扣具的新型專利。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座及對接座;其中:
該夾持座設有兩個基座,該各基座中央為一基部,并于該基部兩側上、下表面皆向外延設有夾持部,且該兩側上、下夾持部之間皆形成有能夠夾持預設桿體的夾持空間,另外,該基座前后方至少延設有一軸部,且該軸部設有一懸空的軸桿,而該軸桿上套設定位于可轉動的旋動座的中空軸套,且該中空軸套的一側為定位部,而該軸桿與中空軸套相接面設有相互卡持的定位凸肋及卡齒;
該對接座設有接合預設物品的結合部及活動結合于該旋動座中定位部的接合部。
利用上述結構,夾持座的基座可透過兩側的夾持空間夾持于桿件上,而該旋動座則活動接合有外部預設物品定位的對接座處,欲調整角度時,使用者僅需按壓軸桿上的卡鉤,即可將旋動座的軸套抽出軸桿,進而轉動旋動座調整至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后,再由卡鉤處壓入軸桿,便可于基座延設的軸部處不用手工具來達到調整旋動座角度的目的,并可達到結構穩定、操作簡易、不易彈脫的功效。
并且,在于夾持座的上、下基座組裝于桿體時,利用各螺母置入容置空間后,使其頂緣便被扣鉤彈性扣合定位于其內,再將夾持座的兩個基部兩側夾持部蓋合于桿體上,續以兩個固定元件穿過基部而鎖固于各螺母呈一定位,此種方式具有結構穩定、不易彈脫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扣合后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欲脫離時按壓卡鉤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調整角度前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調整角度后的俯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調整角度后扣合的立體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為習用的立體分解圖。
圖11為習用的實施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850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