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83583.2 | 申請日: | 2012-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25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仲馨;葉國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鑫禾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10 | 分類號: | G01B2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紐樂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210 | 代理人: | 史靜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興區中關***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射器 外徑 尺寸 自動 測算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
背景技術
微量注射泵是臨床醫療和生命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長時間進行均勻微量注射的儀器。其基本原理為控制系統控制機電傳動裝置均勻推動注射器活塞排出注射器內的液體,進而實現微量注射控制。注射速度由兩個因素決定:其一為機電傳動裝置推動注射器活塞運動的速度v,單位為mm/h,其二為注射器內容腔的截面積S,單位為mm2,二者決定了最終注入患者的藥液的注射速度V,單位為ml/h。V=v*S/1000。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決定最終注入患者的藥液的注射速度的有兩個條件,其中機電傳動裝置推動注射器活塞運動的速度v是受控制系統控制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而注射器內容腔的截面積S則是由注射器本身決定的,不受控制系統的控制活動影響。為了實現注射器輸液控制裝置對注射精度的控制,需要識別注射器的特性信息,即獲取注射器內容腔的截面積S。目前識別注射器特性信息的方式主要為借助這種階躍特性來識別注射器的規格。常用的方式有:
1、采用接近光電開關的方式,識別各規格間的階躍分界點,判斷裝卡的注射器的所屬規格,在控制系統內置注射器廠家和型號信息,再由操作者選擇對應的品牌或型號后得出注射器的特性信息;
2、采用長壽命滑線變阻器的實現方式,將注射器外徑信息轉化為電信號,識別注射器的外徑信息,判斷注射器的規格區間,識別注射器的規格,控制系統內置注射器廠家和型號信息,由操作者選擇對應的品牌或型號后得出注射器的特性信息;注:此方式獲取的注射器外徑信息非絕對參量(即注射器的實際外徑尺寸),而是一種與注射器外徑關聯的相對參量(與注射器的外徑變化呈現相同單調特性的參量)。
上述方案均為通過識別裝卡注射器所處注射器尺寸區域的方式來識別裝卡的注射器規格,其最大的局限也在于只是關注了注射器的尺寸區域,沒有能夠測算裝卡注射器的實際尺寸信息,限制了注射器識別的進一步深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以克服目前現有注射器規格識別技術僅識別裝卡注射器所處尺寸區域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包括注射器固定裝置,所述注射器固定裝置的中部設有V形槽,V形槽的一側設有縱向穿孔,縱向穿孔內活動安裝有位移連桿,位移連桿的頂端安裝有注射器壓緊裝置,注射器壓緊裝置的位置與V形槽相對應,所述注射器固定裝置的底端位于位移連桿的一側安裝有位移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實現了注射器外徑信息的精確測算,統一了注射器階躍分界點的參量值,且實現了注射器規格識別的模塊化設計,簡化了注射器輸液控制裝置的設計和工藝開發過程,同時與注射器壁厚測算裝置配合使用,可以避免因依賴人工確定注射器信息而產生較大誤差的現象發生。?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的后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的側視圖。
圖中:
1、注射器固定裝置;2、V形槽;3、縱向穿孔;4、位移連桿;5、注射器壓緊裝置;6、位移檢測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射器外徑尺寸自動測算裝置,包括注射器固定裝置1,所述注射器固定裝置1的中部設有V形槽2,V形槽2的一側設有縱向穿孔3,縱向穿孔3內活動安裝有位移連桿4,位移連桿4的頂端安裝有注射器壓緊裝置5,注射器壓緊裝置5的位置與V形槽2相對應,所述注射器固定裝置1的底端位于位移連桿4的一側安裝有位移檢測裝置6。
具體使用時,將待測注射器放入注射器固定裝置1中部的V形槽2內,并通過注射器壓緊裝置5固定,固定好后,通過注射器壓緊裝置5上的位移連桿4和位移連桿4一側的位移檢測裝置6可以精確的得出待測注射器的外徑,再配合注射器壁厚測算裝置可以精確的算出待測注射器的內徑,得出待測注射器的內溶腔的截面積,從而能夠精確的實現注射器規格的識別,避免因依賴人工確定注射器信息而產生較大誤差的現象產生。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鑫禾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鑫禾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835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磷系氧代氮代苯并環己烷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輸入裝置與觸碰事件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