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合型功分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83285.3 | 申請日: | 2012-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12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官勁;張立軍;孫征宇;冷永清;彭亞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P5/16 | 分類號: | H01P5/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型功分器 | ||
1.一種混合型功分器,其特征在于,該功分器包括負載阻值為Z0的第一端口(10),負載阻值為Z0的第二端口(11),負載阻值為Z0的第三端口(12),特性阻抗為Z1的第一分支傳輸線(1),特性阻抗為Z2的第二分支傳輸線(2),特性阻抗為Z3的第三分支傳輸線(3),特性阻抗為Z1的第四分支傳輸線(4),特性阻抗為Z2的第五分支傳輸線(5),特性阻抗為Z3的第六分支傳輸線(6),阻值為RL的第一接地負載電阻(7),阻值為RL的第二接地負載電阻(8),阻值為R0的第一隔離電阻(9),其中:
所述第一分支傳輸線(1)、第二分支傳輸線(2)、第三分支傳輸線(3)、第六分支傳輸線(6)、第五分支傳輸線(5)和第四分支傳輸線(4)依次首尾相連呈閉合的傳輸線路;
所述第一端口(10)連接于第一分支傳輸線(1)和第四分支傳輸線(4)的連接處;所述第二端口(11)連接于第一分支傳輸線(1)和第二分支傳輸線(2)的連接處;所述第三端口(12)連接于第四分支傳輸線(4)和第五分支傳輸線(5)的連接處;所述第一接地負載電阻(7)一端連接于第二分支傳輸線(2)和第三分支傳輸線(3)的連接處,另一端短路接地;所述第二接地負載電阻(8)一端連接于第五分支傳輸線(5)和第六分支傳輸線(6)的連接處,另一端短路接地;所述第一隔離電阻(9)一端連接于第一分支傳輸線(1)和第二分支傳輸線(2)的連接處,另一端連接于第四分支傳輸線(4)和第五分支傳輸線(5)的連接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六分支傳輸線具有相同的電長度,該電長度為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型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在該功分器工作中心頻率f0處,各個傳輸線的電長度θ=90°;當因功分器失配時,功分器的第一和第二兩個接地負載電阻與第一隔離電阻(9)上所吸收的反射功率比例因子值:
其中PL為第一和第二兩個接地負載電阻總共吸收的反射功率,其中P0?為第一隔離電阻(9)吸收的反射功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分支傳輸線特性阻抗值、第一、二接地負載電阻值和第一隔離電阻值,是根據第一端口(10)、第二端口(11)和第三端口(12)所接負載的阻值Z0,以及第一和第二兩個接地負載電阻與第一隔離電阻(9)上所吸收的反射功率比例因子k得到的,具體包括:
b1:計算出第一、四分支傳輸線特性阻抗值Z1,其值為:
b2:設定第三、六分支傳輸線特性阻抗值Z3大小;為得到更大的帶寬,設定第二、五分支傳輸線特性阻抗值Z2,其值為:Z2=RL;
b3:根據第一和第二兩個接地負載電阻與第一隔離電阻(9)上所吸收的反射功率比例因子k,得到兩個接地負載電阻的阻值RL和第一隔離電阻(9)的阻值R0,其值分別為:
R0=2Z0(k+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8328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通信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有良好散熱效果的鋰離子電池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