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82056.X | 申請日: | 2012-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33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立宗;閆照華;董成哲;楊功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源綠網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2 | 分類號: | G01R31/02;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纜 分流 監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監控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高壓線路(例如10kV)公用線路中地埋電纜分流竊電方式監管力度欠缺,稽查難度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電纜地埋是由于在布線過程中受某些因素制約而不能走明線,一般距離在幾十米至一百米之間,由于線纜未顯露于表面,故在視覺上不能判斷出電纜中途有無搭接行為。亦不能輕易將地面挖開檢查。
因地埋電纜電壓為10kV,電壓等級比較高,兩端的距離也比較遠。不能實際測量電纜埋地兩端的用電負荷是否一致。
地埋電纜若出現搭接現象,危害是非常嚴重的。首先在搭接處必須破壞電纜的絕緣層,接口處若處理不當則容易發生漏電,產生潛在危險。其次搭接用電直接造成了主線路的線損,給供電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實際測量兩端負荷是否一致必須在帶電情況下在兩端一次高壓線上安裝電流采集裝置,并能將兩端數據同時采集到一起進行比對。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中,高壓線路存在的對地埋電纜分流竊電方式不便于監測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以至少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包括:高壓電流采集裝置,安裝在高壓線路各個分支埋地前的入地側線纜以及各個所述分支出地后的出地側線纜上;監控終端,與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耦合連接,用于接收來自于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采集的電流數據并顯示。
上述系統,還包括:
無線通信裝置,與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相連,用于使所述監控終端以無線的形式接收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采集的所述電流數據。
上述監控終端,包括:無線通信模塊,和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相配合,通過空口接收來自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采集的所述電流數據;顯示模塊,與所述無線通信模塊相連,用于顯示所述無線通信模塊接收的所述電流數據。
上述高壓線路為10kV輸電線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可以對高壓線路埋地的部分進行監測,實時判斷出埋地電纜部分有無分流現象發生,提高反竊電工作效率及線損管理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的結構框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高壓電流采集裝置在10kV高壓線路上的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地埋電纜分流監測系統的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該系統包括:高壓電流采集裝置10,安裝在高壓線路各個分支埋地前的入地側線纜以及各個所述分支出地后的出地側線纜上;監控終端30,與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10耦合連接,用于接收來自于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10采集的電流數據并顯示。
如圖2所示,在上述系統,還包括:無線通信裝置50,與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10相連,用于使所述監控終端30以無線的形式接收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10采集的所述電流數據。
如圖2所示,上述監控終端30,包括:無線通信模塊301,和所述無線通信裝置50相配合,通過空口接收來自所述高壓電流采集裝置10采集的所述電流數據;顯示模塊303,與所述無線通信模塊301相連,用于顯示所述無線通信模塊301接收的所述電流數據。
上述高壓線路為10kV輸電線路。
上述實施例在具體應用時可以表現為以下實現形式:
在10kV線路分支埋地前的電纜上安裝三個高壓無線電流采集裝置(相當于高壓電流采集裝置),用來采集埋地前的電纜的電流數據。在埋地電纜的另一側,伸出地面后的位置安裝三個高壓無線電流采集裝置,用來采集埋地后的電纜的電流數據。六個高壓無線電流采集裝置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無線的方式傳輸到負荷監測智能監控終端(相當于監控終端)。
負荷監測智能監控終端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顯示在液晶屏幕上,可對進線負荷和出線負荷進行實時比對,若數據相差過大則判定此埋地電纜在埋地的過程中有分流現象出現。
在本實施過程中,為了使監測效果更好,可以采用以下處理過程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源綠網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源綠網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820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零件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防靜電離型膜、其制備方法與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