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泵送分配機構、泵送裝置和混凝土泵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80986.1 | 申請日: | 2012-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313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耀宗;張勁;魏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15/02 | 分類號: | F04B15/02;F04B53/10;F04B53/00;E04G2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余剛 |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配 機構 裝置 混凝土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送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泵送分配機構、泵送裝置和混凝土泵車。
背景技術
泵送技術是當前以水泥混凝土為代表的粘稠物輸送施工中廣泛應用的主流技術,具有效率高、環境污染小等特點。泵送設備是泵送施工中的核心設備,用于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輸送混凝土等粘稠物。
現有技術中,泵送設備一般包括料斗、輸送缸、分配閥、輸送管及相關的驅動和控制機構。通常,泵送設備有左右兩個輸送缸并排布置,活塞通過活塞桿從輸送缸后端與驅動液壓缸連接,輸送缸前端開口布置在料斗中。兩個輸送缸共用一個分配閥,分配閥前端與輸送管連接,后端與輸送缸前端開口布置在同一截面上。料斗用于存放待泵送的粘稠物。泵送設備的工作原理是:分配閥在其驅動機構控制下,在左輸送缸輸出粘稠物前,從與右輸送缸開口對接的位置擺動到與左輸送缸對接的位置,從而使右輸送缸與料斗連通,左輸送缸與輸送管連通。分配閥擺動完成后,左輸送缸在液壓缸驅動下向輸送管泵料,同時右輸送缸從料斗中吸料。當左輸送缸完成泵料、右輸送缸完成吸料后,分配閥從與左輸送缸開口對接的位置擺回到與右輸送缸開口對接的位置,從而使左輸送缸與料斗連通,右輸送缸與輸送管接通。分配閥擺動完成后,右輸送缸開始向輸送管泵料,同時左輸送缸從料斗吸料。這樣周期循環,完成左右輸送缸交替吸料和泵料,實現泵送功能。
從上述泵送設備工作原理的分析發現,當分配閥擺動時,輸送管中的混凝土等粘稠物經歷了一個從高壓輸送缸切換到低壓輸送缸的過程,輸送壓力的這一變化可能引起其運動狀態從沿輸送管向前運動變為停止,甚至變為向低壓輸送缸回流;當低壓輸送缸開始泵料后,輸送管內的混凝土輸送壓力迅速升高,從而使其又回到沿輸送管向前運動的狀態。由于上述運動狀態的突然改變,會給泵送設備帶來較大沖擊,造成設備磨損塊、壽命短,以及泵送系統所附著的結構變形開裂等問題。
為了減小泵送沖擊,人們采用了變速泵送的方法。在輸送缸開始和結束泵送行程時,使其緩慢啟動和緩慢停止,這樣可以減小被輸送物料運動狀態的突變,可有效減小泵送沖擊。但是這種方法不能解決泵送高度較高時混凝土回流帶來的沖擊問題。
為了減小超高泵送時的回流問題,人們采用了增加水平管段的方法,即用水平管段中混凝土與管壁的摩擦力來抵消其前面垂直管段內混凝土重力帶來的回流壓力。這種方法人為增加了輸送管道的長度,從而增加了泵送阻力,降低了泵送設備的可泵高度,并增加了泵送能耗。
減小回流問題的另一種方法是縮短分配閥的擺動時間,從而縮短回流的建立時間。這種方法會要求分配閥更快地擺動和停止,因此導致分配閥的擺動沖擊增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泵送分配機構、泵送裝置和混凝土泵車,能夠避免泵送過程中的回流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泵送分配機構,包括:分配閥管,包括與分配閥管的轉軸中心同軸設置的出口和繞轉軸中心可轉動的入口端,入口端包括入口和沿分配閥管的旋轉方向設置在入口兩側的擋料板;耐磨板,包括設置在以轉軸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的第一輸送缸開口和第二輸送缸開口,第一輸送缸開口和第二輸送缸開口之間形成用于封堵入口的盲板;分配閥管的入口和耐磨板的輸送缸開口旋轉配合,且分配閥管的配合面與耐磨板的配合面相貼合;在以所述轉軸中心為圓心,以所述轉軸中心和入口的中心的連線為半徑形成的圓上,擋料板所占弧度大于等于輸送缸開口所占弧度,且不大于盲板所占弧度;分配閥管的入口所占弧度小于第一輸送缸開口和第二輸送缸開口之間的盲板所占弧度。
進一步地,耐磨板包括耐磨板本體,耐磨板本體為沿分配閥管的旋轉方向延伸的弧形板狀結構,第一輸送缸開口和第二輸送缸開口分別位于耐磨板本體的兩端。
進一步地,耐磨板本體的兩端邊緣為半圓形過渡結構。
進一步地,耐磨板本體為耐磨面為平面的板狀結構。
進一步地,耐磨板本體為耐磨面為曲面的板狀結構。
進一步地,耐磨板包括耐磨板本體,耐磨板本體為圓形板狀結構,第一輸送缸開口和第二輸送缸開口以耐磨板本體的中心為圓心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分配閥管的入口端為沿分配閥管的旋轉方向延伸的弧形板狀結構,入口設置在弧形板狀結構的中間部位。
進一步地,入口端的兩端端部為半圓形過渡結構。
進一步地,分配閥管為S形分配閥管或者C形分配閥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809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