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治療下肢靜脈炎的貼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76529.5 | 申請日: | 2012-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058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韓華;董培良;姜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華;董培良;姜海 |
| 主分類號: | A61K9/70 | 分類號: | A61K9/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40 ***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下肢 靜脈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貼劑,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治療下肢靜脈炎的貼劑。
背景技術
下肢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下肢靜脈炎以下肢靜脈曲張并發者為最多見,因其病變療程長且易復發,癥狀越來越重,最終因靜脈瘀血和皮膚營養障礙造成皮膚潰瘍,經久不愈。下肢靜脈炎蔓延可達深靜脈,有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
大多數下肢靜脈炎的患者依靠藥物和手術治療,現有的治療下肢靜脈炎的貼劑透氣性差,過敏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容易造成皮膚潰瘍;貼劑藥物成份易滲漏,容易污染衣褲或被褥;貼劑藥粉分布不均勻,導致治療效果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治療下肢靜脈的貼劑,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透氣性差、成份易滲漏、藥粉分布不均勻等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下肢靜脈炎的貼劑,由藥貼和獨立潤濕袋組成,其中藥貼包括粘附層、藥物層和保護層,藥物層由規則分布的環狀藥物帶組合構成,環狀藥物帶置于粘附層表面,環狀藥物帶之間的粘附層上設置透氣孔,粘附層兩側設置加固帶,加固帶上設置透氣孔;獨立潤濕袋獨立存在,內部裝有潤濕劑。
環狀藥物帶由一層厚無紡布和一層薄無紡布構成,邊緣壓合或縫合形成腔隙,腔隙內為優質吸液棉,藥粉在生產時均勻撒在吸液棉上,使用時將潤濕袋內的潤濕劑均勻倒在環狀藥物帶表面,潤濕劑能迅速被吸液棉吸收,并對粉末進行充分浸潤,產生療效。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透氣性好,可減少皮膚過敏反應;2.藥粉分布均勻,且不滲漏,治療效果好;3.節省原料。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A-A剖視圖。
圖3:由一層厚無紡布和一層薄無紡布構成的藥物帶的A-A剖視圖。
圖中:a.藥貼?b.獨立潤濕袋1.粘附層?2.保護層?3.透氣孔4.加固帶5.藥物帶6.厚無紡布7.薄無紡布8.吸液棉。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貼劑由藥貼a和獨立潤濕袋b組成,其中藥貼a包括粘附層1、藥物層和保護層2,藥物層由規則分布的環狀藥物帶5組合構成,環狀藥物帶5置于粘附層1表面,環狀藥物帶5之間的粘附層1上設置透氣孔3,粘附層1兩側設置加固帶4,加固帶4上設置透氣孔3;獨立潤濕袋b獨立存在,內部裝有潤濕劑。環狀藥物帶5由一層厚無紡布6和一層薄無紡布7構成,邊緣壓合或縫合形成腔隙,腔隙內為優質吸液棉8,藥粉在生產時均勻撒在吸液棉上。使用本實用新型貼劑時將患處皮膚清潔,將藥貼a的保護層2揭除,將獨立潤濕袋b內的潤濕劑均勻倒在環狀藥物帶5表面,潤濕劑能迅速被吸液棉8吸收,并對粉末進行充分浸潤,敷于患處。
所述的粘附層1由醫用膠制成。
所述的保護層3由防粘材料(如硅膠紙或塑料膜)制成。
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使用要求設計面積大小,并制成方形、長條形和條帶形,環狀藥物帶3可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中西藥體表用藥,以適合多種疾病的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華;董培良;姜海,未經韓華;董培良;姜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765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