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75778.2 | 申請日: | 2012-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089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淑芬;劉連江;劉靜;張克峰;李梅;韓慶祥;孔祥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101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能 疊加 通氣 人工 濕地 污水處理 系統 | ||
1.一種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池體(17)、填充在池體(17)內的基質(16)、種植在基質(16)表面的植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布水系統:位于基質(16)表面的布水池(2)、懸掛在布水池(2)上方的集水槽(3)、與布水池(2)連接且水平埋置在基質(16)內的不少于一個的布水支管(6);
通風系統:呈“L”形狀且埋于布水支管(6)下方的不少于一個的通氣管(13)、通過45°彎頭件向上連接在通氣管(13)橫段管口的進氣短管(14)、位于通氣管(13)豎段末端上方的排氣裝置;
通氣管(13)橫段管口伸出池體(17)側面、其豎段管口伸出基質(16)表面,其埋在基質(16)內的部分設有若干通氣孔(15),通氣管(13)豎段末端為兩端粗中間細的漸變結構、其中最細處的管徑為通氣管(1)管徑的1/5-1/3;進氣短管(14)的進氣口高于通氣管(13)橫段且其進氣口處管徑大于通氣管(13)的管徑;
排氣裝置包括固定于通氣管(13)上方的風車(8)、位于通氣管(13)豎段末端管內與風車(8)連接的小扇葉(12),所述的風車(8)包括四個矩形片狀主扇葉(8w),主扇葉(8w)尾部為兩個相切的弧度為1.05-1.4的弧形片(8s),主扇葉(8w)短邊豎向連接于同一轉軸,相鄰兩主扇葉(8w)之間垂直,相對兩主扇葉(8w)中心對稱;
排水系統:位于池體(17)底部的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水位管(20),水位管(20)上設有位于不同高度的水位控制閥(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進氣短管(14)進氣口處的管徑為通氣管(13)管徑的1.2-1.8倍;通氣管(13)位于同一水平面、交替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短管(14)高出通氣管(13)橫段3cm-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通氣管(13)豎段和其橫段之間拐角圓弧的圓心角為45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池(2)置于基質(16)表面中部;集水槽(3)為脈沖式集水槽(3),掛在布水池(2)中央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能疊加負壓通氣復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體(17)深度為1.8?m?-2.0m,所述的水位控制閥(21)距離基質(16)表面0.8m-1.0m;所述的通氣管(13)橫段埋設于距離基質(16)表面小于80cm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建筑大學,未經山東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7577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光二極管模組
- 下一篇:一種X射線熒光光譜儀用的X光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