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冷水性魚類幼魚培育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71336.0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519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賈鐘賀;張永泉;白慶利;張玉勇;張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畢志銘 |
| 地址: | 15007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性 魚類 幼魚 培育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魚類培育池。
背景技術
冷水性魚類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可食部分大、無肌間刺、易于加工等特點,最重要的是肌肉中蛋白含量高,并且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青、草、鰱、鳙等傳統的魚類品種以不能夠完全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因此我國冷水性高品質蛋白質魚類養殖業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冷水性魚類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高品質蛋白質和營養物質的來源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冷水魚類養殖業的高度重視,養殖面積在不斷加大,所以對苗種和幼魚的需求也每日劇增。
現有的冷水魚養殖主要是采用流水池塘養殖模式,池塘養殖模式主要采用多個水泥池并聯排列,各個水泥池之間進排水相連通,其中一個水泥池排水時使其它水泥池水位同時降低,即魚池無法單獨排水,其中一個魚池的幼魚感染病后,導致其他魚池的幼魚交叉感染,同時單個魚池起捕難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冷水魚培育池之間進排水相連通,導致魚池的幼魚交叉感染以及單個魚池起捕難度大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冷水性魚類幼魚培育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冷水性魚類幼魚培育池由并排設置的多個池體、多個攔魚絲網和多個池埂構成,每個池體的一端設置有一個進水口,池體、攔魚絲網和池埂的數量一致設置,每個池體的另一端與一個池埂對應設置,每個池體的另一端側壁與對應的池埂形成一個排水池,每個池體與對應的排水池的下部通過一個攔魚絲網相互連通,每個排水池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排水口,每個池體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和每個池埂的高度一致設置,每個池體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低于每個池體其它側壁的高度,每個池體其它側壁的高度與每個池體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差為10~20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冷水性魚類幼魚培育池設有多個池埂,與現有的冷水魚培育池相比,魚池實現了單獨排水,大大縮短了排水時間,避免了魚池之間幼魚交叉感染,同時方便了單個魚池起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冷水性魚類幼魚培育池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冷水性魚類幼魚培育池由并排設置的多個池體1、多個攔魚絲網2和多個池埂3構成,每個池體1的一端設置有一個進水口1-1,池體1、攔魚絲網2和池埂3的數量一致設置,每個池體1的另一端與一個池埂3對應設置,每個池體1的另一端側壁與對應的池埂3形成一個排水池4,每個池體1與對應的排水池4的下部通過一個攔魚絲網2相互連通,每個排水池4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排水口5,每個池體1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和每個池埂3的高度一致設置,每個池體1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低于每個池體1其它側壁的高度,每個池體1其它側壁的高度與每個池體1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差為10~20cm。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每個池體1其它側壁的高度與每個池體1的另一端側壁的高度差為15cm。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
排水時,關閉待排水池體1的進水口1-1,打開相對應的排水池4內的排水口5,池體1內的水通過攔魚絲網2進入排水池4內,由排水口5排出;進水時,將排水口5關閉,然后打開相對應的進水口1-1,池體1的水進滿后,池體1內高于池體1的另一端側壁和池埂3的水流入排水溝6內排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713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