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井下液壓抽油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71144.X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452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朱昶昊;李玲;劉華法;徐宏兵;楊士超;文鳳余;蘇敬寶;楊曉文;范福平;陳洪維;彭松水;楊懷治;李增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金鵬石化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7/00 | 分類號: | F04B47/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馬俊榮 |
| 地址: | 255200 山東省淄***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井下 液壓 抽油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下液壓抽油泵,屬于開采石油的機械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石油井下的抽油裝置主要由井下抽油泵和地面游梁式抽油機組成,地面游梁式抽油機通過抽油桿與井下抽油泵的抽油泵柱塞桿聯接。工作時,通過地面游梁式抽油機帶動抽油桿驅動抽油泵柱塞桿在抽油泵內往復運動,將上千米井下油層產出的液體舉升到地面。該抽油方式在垂直的井筒中使用時,抽油桿與油管之間的偏磨現象還不太明顯,若在斜井中使用,因油井井筒傾斜的角度比較大,上千米至幾千米的抽油桿在井筒中與油管會發生嚴重的偏磨現象,使抽油桿和油管在局部產生嚴重磨損,經常更換維修,影響采油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井下液壓抽油泵,其結構簡單,有效地避免了油管磨損。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井下液壓抽油泵,包括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抽油泵底部設置有液壓缸,液壓缸包括缸體、活塞桿和活塞,活塞設在缸體內,將缸體分成兩個液壓腔,活塞桿一端穿過缸體與活塞聯接,另一端與抽油泵的抽油泵柱塞桿聯接,缸體固定在抽油泵的殼體上。
其中,所述缸體底部設置有筒體,筒體內部安裝有液壓油泵和電磁換向閥,筒體底部設置有液壓油箱,電磁換向閥通過管路分別與缸體的兩個液壓腔、液壓油箱和液壓油泵出油口連通,液壓油泵進油口通過管路與液壓油箱連通。
使用時,將抽油泵上的出油口與輸油管路聯接,給液壓油泵連接供電線路,給電磁換向閥連接控制線路,然后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油井內,啟動液壓油泵,在相應管路以及電磁換向閥的作用下,缸體的兩個液壓腔與液壓油箱之間構成一個液壓油循環工作系統,使活塞推動活塞桿在缸體內作往復運動,活塞桿帶動抽油泵柱塞桿在抽油泵內開始工作,從而達到抽油的目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由于直接在抽油泵底部設置了液壓缸,取消原有地面游梁式抽油機帶動抽油桿驅動抽油泵柱塞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由于抽油桿在井筒中與油管發生的磨損現象,其結構簡單,運行平穩,減少了占地面積;由于將液壓油泵和電磁換向閥直接安裝在筒體內,所以有效地延長了液壓油泵和電磁換向閥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抽油泵2、抽油泵柱塞桿3、缸體4、活塞桿5、活塞6、電磁換向閥7、液壓油泵8、液壓油箱9、筒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井下液壓抽油泵,包括抽油泵1,抽油泵1底部設置有液壓缸,液壓缸包括缸體3、活塞桿4和活塞5,活塞5設在缸體3內,將缸體3分成兩個液壓腔,活塞桿4一端穿過缸體3與活塞5聯接,另一端與抽油泵1的抽油泵柱塞桿2聯接,缸體3固定在抽油泵1的殼體上,缸體3底部設置有筒體9,筒體9內部安裝有液壓油泵7和電磁換向閥6,筒體9底部設置有液壓油箱8,電磁換向閥6通過管路分別與缸體3內的兩個液壓腔、液壓油箱8和液壓油泵7出油口連通,液壓油泵7進油口通過管路與液壓油箱8連通。
使用時,將抽油泵1上的出油口與輸油管路聯接,給液壓油泵7連接供電線路,給電磁換向閥6連接控制線路,然后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油井內,啟動液壓油泵7,在相應管路以及電磁換向閥6的作用下,缸體3的兩個液壓腔與液壓油箱8之間構成一個液壓油循環工作系統,使活塞5推動活塞桿4在缸體3內作往復運動,活塞桿4帶動抽油泵柱塞桿2在抽油泵1內開始工作,從而達到抽油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金鵬石化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金鵬石化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7114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純化水處理系統泵控制系統
- 下一篇:液下柱塞計量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