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耦合疊加傳輸線音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70240.2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028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齊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齊車 |
| 主分類號: | H04R1/20 | 分類號: | H04R1/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慶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耦合 疊加 傳輸線 音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音箱,尤其是一種耦合疊加傳輸線音箱。
背景技術
現有的音箱,其喇叭正面是對箱體外的,這種音箱喇叭前后聲音疊加是在箱體前面空間,存在難以克服困難的相位差,在低頻音上段頻率有一深谷,彈力、力度、飽滿度都是受到很大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傳輸線音箱聲音前后疊加的相位差,低頻圓潤的耦合疊加傳輸線音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耦合疊加傳輸線音箱,包括箱體,在箱體上劃分有完全隔離的高中音喇叭區,其中在箱體內還設有1/2波長的U形的連接聲導管,在聲導管的入口處設有耦合腔,聲導管的出口處設有疊加腔,耦合腔的出口設在箱體的前面;低音喇叭設在耦合腔和疊加腔之間的隔板上,低音喇叭的前面對著疊合腔,低音喇叭的背面對著耦合腔。
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1/2波長聲導管是逐漸收窄的。
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所述疊加腔的下面還設有中高頻吸收腔,疊加腔與中高頻吸收腔之間設有多個連通孔;這樣可將疊合腔的中高頻吸收掉,聲音干凈利落。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在箱體內設置1/2波長的U形的連接聲導管,在聲導管的入口處設有耦合腔,聲導管的出口處設有疊加腔,耦合腔的出口設在箱體的前面;低音喇叭設在耦合腔和疊加腔之間的隔板上,低音喇叭的前面對著疊合腔,低音喇叭的背面對著耦合腔和聲導管;故低音喇叭后面發出的聲音經過1/2波長聲導管傳送到疊加腔與低音喇叭前面發出的聲音在疊加腔內正相疊加,經過疊加腔的出口傳送到箱體外;這樣克服了傳統傳輸線音箱前后聲音在箱體外面疊加存在相位差的問題,音箱低頻上段的聲音不再缺少。低頻的聲音圓潤。并進一步通過中高頻吸收腔處理。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圖3為單元在同一容積箱體在倒相、傳輸、耦合三種結構的頻響曲線(咪對低音喇叭,56公分高);
圖4為單元在同一容積箱體在倒相、傳輸、耦合三種結構的頻響曲線(咪對中音單元處,103公分高)。
圖中:1箱體,2高中音喇叭區,3聲導管,31隔板,4疊加腔,5低音喇叭,6中高頻吸收腔,7連通孔,8耦合腔。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耦合疊加傳輸線音箱,包括箱體1,在箱體1上劃分有完全隔離的高中音喇叭區2,其中在箱體1內還設有1/2波長U形的連接聲導管3,在聲導管3的入口處設有耦合腔8,在聲導管3的出口處設有疊加腔4,疊加腔4的出口正設在箱體1的前面;低音喇叭5設在耦合腔8和疊加腔4之間的隔板31上,低音喇叭5的前面對著疊加腔4,低音喇叭5的背面對著耦合腔8。在本實施例中,1/2波長聲導管3是逐漸收窄的,這樣使得低音疊加的效果更好。在疊加腔4的下面還設有中高頻吸收腔6,疊加腔4與中高頻吸收腔6之間設有多個連通孔7,多余的中高頻能量被中高頻吸收腔6吸收掉,使得低頻聲音更加干凈。
本實用新型低音喇叭5后面發出的聲音經過耦合腔8和1/2波長U形聲導管3傳送到疊加腔4,與低音喇叭5前面發出的聲音在疊加腔4和中高頻吸收腔6內疊加混合,再經疊加腔4的出口傳送到箱體1外;這樣克服了傳統傳輸線音箱前后聲音在箱體前面分兩孔輸出才在自由空間疊加而造成的相位差問題,既延伸了低頻下限,又沒有了頻響曲線上的低頻上段下陷,同時兼有傳輸線和倒相二種結構音箱的優點。
圖3:測試咪對低音單元,1米距離,同意箱體容積,咪高0.56m,
C線,倒相結構,單元外裝;
B線,傳輸線結構,單元外裝;
A線,耦合疊加結構,單元內裝。
圖4:測試咪對中單元,1米距離,同一箱體容積,咪高1.03m,
F線,倒相結構,單元外裝;
E線,傳輸線結構,單元外裝;
D線,耦合疊加結構,單元內裝。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齊車,未經李齊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702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