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70094.3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109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沈達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三匯聯發管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41/02 | 分類號: | F16L41/02;F16L58/18;F16L58/08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識產權事務所 32223 | 代理人: | 謝觀素 |
| 地址: | 223300 江蘇省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襯 腐蝕 合金 復合 三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管復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內襯不銹鋼復合鋼管制造技術的日益成熟,復合鋼管在各行各業的使用量逐年攀升。與之配套的螺紋連接和溝槽連接復合管件經過幾代人努力開發,應用在較小口徑的低壓流體管道系統已經比較成熟了;然而,作為管件系列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復合三通,市場一直處于空白,現有工藝通過機械或冶金方法由于制造工藝復雜,管端結構單一適用范圍小,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存在,得不到很好的推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本實用新型不僅解決長期以來沒有與雙金屬復合管相配套的復合三通問題,而且解決了采用機械結合或冶金結合方式來生產復合三通,管端結構單一、制造成本高且工藝復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包括組成三通管的主管與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組成復合三通的主管與支管均為雙金屬復合管,所述雙金屬復合管包括基體鋼管層、內襯耐腐蝕合金層,雙金屬復合管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通過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與基體鋼管層復合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復合三通的三個連接端分別經管端封焊處理,形成的焊接坡口;所述復合三通的三個連接端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短于基體鋼管層10-20mm,上述10-20mm區域內經氬弧焊在基體鋼管層內壁進行堆焊形成堆焊金屬層,三個連接端經機加工形成焊接坡口,所述堆焊金屬層的厚度大于內襯耐腐蝕合金層厚度;所述復合三通的三個連接端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伸出基體鋼管層約3-5mm,內襯耐腐蝕合金層伸出部分沿徑向擴張并緊貼在基體鋼管層的端面上,形成外翻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
1、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長期以來雙金屬復合鋼管制造領域沒有相配套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
2、本實用新型可以制造的復合三通直徑不受生產設備及工藝限制。
3、本實用新型采用復合三通的連接端可以根據不同的輸送條件采用不同的管端結構型式,三種方式靈活變化,管件的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一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結構示意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二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結構示意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三內襯耐腐蝕合金復合三通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組成復合三通管1的主管11與支管12,主管11與支管12均為雙金屬復合管,雙金屬復合管包括基體鋼管層2、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雙金屬復合管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通過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與基體鋼管層2復合連接,復合三通1的三個連接端8、9、10分別經管端封焊處理,形成的焊接坡口4。
實施方式二、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組成復合三通管1的主管11與支管12,主管11與支管12均為雙金屬復合管,雙金屬復合管包括基體鋼管層2、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雙金屬復合管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通過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與基體鋼管層2復合連接,復合三通1的三個連接端8、9、10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短于基體鋼管層2約10-20mm,上述10-20mm區域內經氬弧焊在基體鋼管層2內壁進行堆焊形成堆焊金屬層6,三個連接端8、9、10經機加工形成焊接坡口5,堆焊金屬層6的厚度大于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厚度。
實施方式三、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組成復合三通管1的主管11與支管12,主管11與支管12均為雙金屬復合管,雙金屬復合管包括基體鋼管層2、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雙金屬復合管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通過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與基體鋼管層2復合連接,復合三通1的三個連接端8、9、10的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伸出基體鋼管層2約3-5mm,內襯耐腐蝕合金層3伸出部分沿徑向擴張并緊貼在基體鋼管層2的端面上,形成外翻邊4。
本實用新型中所采用的雙金屬復合管靜水壓擴徑復合工藝步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三匯聯發管業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三匯聯發管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7009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生活垃圾處理器
- 下一篇:用于向燃燒器供應燃料的燃燒器噴嘴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