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干擾式分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69527.3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554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彭子信;劉勇勇;袁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4C5/08 | 分類號: | B04C5/08;B04C5/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張瑾 |
| 地址: | 43005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干擾 分離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泥余熱發電工程的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干擾式分離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余熱發電工程的機械設備中,其除塵設備通常為單一的旋風收塵設備。但這種旋風收塵設備的收塵效率低,對鍋爐損害大,縮短了鍋爐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在余熱發電工程上收塵效率高的新型干擾式分離器,該分離器采用特殊的內筒結構以滿足高溫環境和高粉塵工況的要求,并能將高溫含塵煙氣中較大顆粒粉塵在高效收集下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方式為:一種新型干擾式分離器,包括:外筒、頂部框架、外錐體、內筒、內錐體和掛板筒;其中,外筒焊接在外錐體上,頂部框架焊接在外筒上,頂部框架、外筒與外椎體一起組成封閉的外腔,外腔上還設置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掛板筒安裝在頂部框架上,內筒安裝在掛板筒下部,內椎體安裝在內筒下部,內筒和內椎體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半封閉的內腔;內筒是由數層掛片組成的,每層設置數個掛片,各掛片為板體結構,板體中部向外的一面斜向上方凸出設置有數組翅片,每組設兩個翅片,兩個翅片之間設有連通外腔和內腔的通孔。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筒的側壁上部或頂部框架上設置有出風口,外筒的側壁下部設有進風口。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錐體上還設置有閥門或者螺旋下料器,用于將外錐體內收集的高溫含塵煙氣通過后分離下來的粗顆粒排除。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筒的內壁設有用于保溫及減少粉塵磨損的內襯層。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筒的外部安裝有配套巖棉保溫層。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內筒掛片的各翅片與板體表面呈45度銳角。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內筒各掛片采用鋼材料,其表面經噴炭處理形成一個炭層或者貼有耐磨瓷片,以增強其壽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內筒最上層的掛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上掛鉤和下掛鉤,上掛鉤連接掛板筒,下掛鉤連接下層掛片;所述內筒其他層的掛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掛孔和掛鉤,各掛孔和掛鉤分別連接上層掛片和下層掛片,其中最下層的掛片上還設置有數個剎鐵,最下層掛片的各相鄰兩個掛片的掛鉤通過所述剎鐵連接,從而將最下層的掛片之間加以固定。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數層掛片交錯布置。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內筒共設置6層掛片;其中,按由上至下的順序,第一、二層各掛片分別設置8組翅片,呈4行2列規則排列;第三、四層各掛片分別設置10組翅片,呈5行2列規則排列;第五、六層各掛片分別設置14組翅片,呈7行2列規則排列。
本實用新型內筒掛片上安裝有數組翅片,能使更多的較大顆粒分離出來從而提高了分離效率,保證進入鍋爐的煙塵對鍋爐的磨損降低到最小,因而能延長鍋爐壽命,從而具有使企業節能、降耗、增效的綜合效益。
本實用新型采用掛片式內筒,安裝起來方便易行,某個掛片磨損嚴重時可以直接拆換,易于維修和保護。
本實用新型煙氣側進上出的布置局更容易滿足了煙風管道的工藝布置,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A和圖1?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2A和圖2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內筒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3A和圖3?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外筒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4A和圖4?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掛板筒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5A和圖5?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掛片一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6A和圖6?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掛片二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7A和圖7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掛片三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8A和圖8?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掛片四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其中:
1外筒,
2內筒,
3頂部框架,
4外錐體,
5內錐體,
6閥門,
8掛板筒,
9掛片一,
10掛片二,
11掛片三,
12掛片四,
13剎鐵,
14進風口,
16、17、18、19、20、21、22、23翅片,
24上掛鉤,
25下掛鉤,
26、28、30掛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695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隱形反位彈簧
- 下一篇:一種復合肥包膜油噴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