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載顯示設備及具有該設備的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67314.7 | 申請日: | 2012-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414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廖國新;廖宜輝;夏立闖;鐘飛;呂淼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37/02 | 分類號: | B60K37/02;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顯示 設備 具有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及具有該設備的汽車。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電子化配置的不斷發展,汽車的電子信息量不斷的增加,然而目前的一些汽車的指示信息一般都在汽車多媒體和儀表上顯示,有些指示信息甚至設置到副儀表板上。在這種布局中為了獲取更多的指示信息,行車過程中駕駛員需要經常將視線偏離汽車的行駛方向,從而不利于安全行車。
由于這個原因人們研究出了能夠顯示更多信息的組合儀表。
在中國專利文獻CN100421984公布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中,該車載顯示設備包括了第一顯示裝置、第二顯示裝置以及設置在第一顯示裝置和第二顯示裝置之間的組合裝置,所述第二顯示裝置的成像光透過組合裝置形成實像到達觀察者的視野中;所述第一顯示裝置的成像光經過組合裝置一次反射后形成虛像到達觀察者的視野中,從而實現了觀察者同時觀察到第一顯示裝置顯示的信息和第二顯示裝置顯示的信息。然而要達到較好的顯示效果,往往需要將實像疊加在虛像之前,這樣第一顯示裝置和第二顯示裝置就需要相隔一段較長的距離,需要占用儀表臺較大的空間,從而影響了儀表臺上結構的布置。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車載顯示設備占用的儀表臺空間較大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占用儀表臺空間較小的車載顯示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包括分別設置于儀表臺內且可發出成像光的第一顯示裝置和第二顯示裝置,所述第一顯示裝置與第二顯示裝置彼此以角度a設置,所述第一顯示裝置設置在觀察者的視野區域中,所述車載顯示設備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顯示裝置與第二顯示裝置之間的儀表臺上且對所述第一顯示裝置的成像光透光的組合裝置,所述組合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二顯示裝置成夾角b設置且對所述第二顯示裝置成像光反射的第一組合裝置、與所述第二顯示裝置成夾角c設置且對所述第一組合裝置反射過來的成像光進行再次反射的第二組合裝置。
進一步,所述角度a的取值范圍為90°到150°。
進一步,所述角度a為90°。
進一步,所述夾角c的取值范圍為0°到90°。
進一步,所述夾角c的取值范圍為80°到90°。
進一步,所述夾角b的取值范圍為30°到60°。
進一步,所述夾角b的取值為45°。
進一步,所述第二顯示裝置與所述第二組合裝置的橫向距離為L1。
進一步,所述橫向距離L1的取值范圍為1cm到10cm。
進一步,所述第一組合裝置為對于所述第一顯示裝置的成像光透光且對于所述第二顯示裝置的成像光反射的部分透明的鏡面,所述第二組合裝置為對于所述第一顯示裝置的成像光透光且對于所述第一組合裝置反射的成像光反射的部分透明的鏡面。
進一步,所述第二顯示裝置設置在觀察者視野區域上方。
進一步,所述第二顯示裝置設置在觀察者視野區域下方。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所述的車載顯示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顯示裝置的成像光透過組合裝置到達觀察者視野中,所述第二顯示裝置的成像光依次通過第一組合裝置和第二組合裝置反射后到達觀察者視野中,通過兩次反射使得所述第二顯示裝置的成像光到達觀察者視野中的空間距離更遠,更易實現實像疊加在虛像之前,進而更易達到較好的顯示效果,減小了車載顯示設備占用的儀表臺空間;并且減少了第二顯示裝置在顯示信息源頭需做鏡像處理的情況,從而降低了顯示裝置的開發難度。并且進一步實現了第一顯示裝置和第二顯示裝置的成像光分層顯示效果,使得車載顯示設備顯示效果更具有空間感、立體感,進而增強汽車科技感、時尚感,提升了汽車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的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載顯示設備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673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