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體流量表出氣道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61666.1 | 申請日: | 2012-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487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正朝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正朝 |
| 主分類號: | G01F15/00 | 分類號: | G01F1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呂軍林 |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體 流量表 出氣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測量氣體流量的流量表,尤其涉及該流量表上的出氣道結構。
背景技術
氣體流量表是用于測量氣體的流量的,流量表的結構包括機芯,在機芯內設置有兩個分配室,該兩個分配室內分別設置有膜片,膜片通過肘節等傳動結構與轉閥相聯接。氣體通過機芯上的進氣道進入到機芯上的轉閥處,轉閥依次阻擋住兩個分配室的進氣口,源源不斷的氣體依次進入到兩個分配室內,并從與分配室相通的出氣管內排出,兩個分配室同時分別進行著進氣和排氣動作。在氣體的推動下,分配室內的膜片帶動計數機構進行計數,從而可得出氣體的實際流量。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0620100561.X)中公開了一種氣體流量表。其解決了現有氣體流量表在生過程中效率低、產品穩定性差的缺陷。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氣體計量表,包括機芯、設置在機芯內的氣體分配室、設于氣體分配室上的閥座、設在閥座上的轉閥、設在機芯上并與分配室內部相通的出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配室與所述出氣管為一體成型件。由于氣體流量表的結構相對較為復雜,出氣管與機芯一體成型,使得加工的模具結構復雜,在固化過程中,出氣管易出現塌陷現象,影響到機芯的外觀和氣體流動時的順暢性,成品的合格率低。
還有一些氣體流量表上先在機芯上形成一個出氣口,該出氣口與機芯內的兩個分配室均相通,出氣管的進口部分通過膠粘的方式粘接在出氣口上。這需要在機芯上預留較大的空間位置以便出氣管的安裝,而且作業效率低,膠水揮發的氣體也會對操作工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氣體流量表出氣道結構,方便實現出氣管與機芯之間的裝配,能有效提高機芯外側空間的利用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術措施:一種氣體流量表出氣道結構,位于機芯和出氣管內,包括與機芯內分配室相通的出氣口,出氣管內部與出氣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管呈“L”形,出氣管與機芯之間為分體式結構,出氣管與機芯之間設有卡接結構,該卡接結構使出氣管的進口部分緊壓在所述出氣口處。在出氣管進氣部分的外端部與所述出氣口之間一般要設置密封圈,以保證它們兩者之間的氣密性。
作為優選,所述卡接結構包括設置在出氣管進口部分的上凸體和設置在機芯上的上擋片,上擋片位于所述出氣口的外側,上凸體卡接在上擋片的內側。
作為優選,所述上擋片和上凸體均為兩個,兩個上凸體一體成型于出氣管進口部分的相對兩側,兩個上擋片之間具有間隔,出氣管進口部分間隙地插接在該間隔內。
作為優選,所述上凸體外端朝向所述出氣口的一側設有斜面。
作為優選,所述上擋片內端部在上擋片長度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斜面范圍內。
作為優選,在出氣管進口部分的底部設有下凸體,在機芯上設有下擋片,下凸體卡接在下擋片上。
作為優選,所述下擋片為兩個,下凸體呈倒“T”形,下凸體插接在兩個下擋片之間的間隔內。
作為優選,下擋片與上擋片垂直;所述下凸體沿出氣管進口部分的軸向延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出氣管與機芯之間通過卡接的方式實現連接,只需要在機芯與出氣管之間設置有可相互配合卡接在一起的卡接件,即可實現它們兩者之間的連接,機芯的外側不需要預留太大的活動空間,出氣管的徑向尺寸能夠保證,有利于氣體的通過。出氣管與機芯之間的連接操作方便,不需要涂抹粘接劑,對操作工的健康影響小。出氣管和機芯分開制造,能夠減化生產模具的結構,便于出氣管形狀的保證。
附圖說明
圖1是帶有本出氣道結構氣體流量表的右視圖。
圖2是帶有本出氣道結構氣體流量表的俯視圖。
圖3是圖2中的A部放大圖。
圖4是帶有本出氣道結構氣體流量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氣體流量表出氣道結構是設于機芯1和出氣管2內的,機芯1和出氣管2之間為分體式結構,機芯1內設置有兩個分配室。本出氣道結構包括設于機芯1上的出氣口,出氣口與所述的兩個分配室均相通。出氣管2與機芯1之間設置有卡接結構,它們兩者通過卡接結構連接在一起,出氣管2的進口部分壓緊在出氣口上,出氣管2進口部分與出氣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出氣口與出氣管2內部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正朝,未經陳正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616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