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識別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56500.0 | 申請日: | 2012-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494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靳元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德澤泰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邯鄲市久天專利事務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鐸 |
| 地址: | 057450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膨脹螺栓 膨脹 開口 識別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感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識別傳感器。?
背景技術
目前,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識別靠人工識別,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因此,設計一種自動識別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的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識別傳感器,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識別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膨脹螺栓的膨脹管開口端識別傳感器,由開口端識別電路、膨脹管有無識別電路及伺服電路組成,膨脹管通過開口端識別電路、膨脹管有無識別電路及伺服電路使膨脹管開口端都朝一個方向排隊,配合震動盤和半自動膨脹螺絲組裝機即可實現膨脹螺絲的全自動組裝。
具體地,所述的開口端識別電路包括兩個支路,第一個支路由發光二極管D1、光敏二極管D2、運算放大器IC1A、二極管D7、二極管D5、電阻R10、光電耦合器U3、場效應管Q3、電磁閥L1構成,第二個支路由發光二極管D3、光敏二極管D4、運算放大器IC1B、二極管D8、二極管D9、電阻R9、光電耦合器U4、場效應管Q4、電磁閥L2構成,膨脹管的有和無識別及控制電路由發光二極管D13、光敏二極管D14、運算放大器IC1C、延時芯片IC3、電阻R28、光電耦合器U1、三極管Q1、繼電器K1、控制芯片IC4、電阻R11、運算放大器IC1D、延時芯片IC2、二極管D18、光電耦合器U2、電阻R30、三極管Q2、繼電器K2構成,控制芯片IC4的1腳接地,IC4的1腳與6腳之間連接有電阻R29,IC4的4腳和8腳短接,在IC4的2腳與4腳之間連接有電阻R26,從IC4的3腳分出三支并聯支路,第一個并聯支路先連接電阻R11后再正向串聯發光二極管D1和D3接地,第二個并聯支路先正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1后再串聯電阻R18后接地,第三個并聯支路先反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2后再串聯電阻R17后接IC4的4腳;從IC4的4腳和8腳分出多支并聯支路,第一并聯支路先反向連接光敏二極管D2后再串聯電阻R1后接地,第二并聯支路先反向連接光敏二極管D4后再串聯電阻R2后接地,第三并聯支路連接帶有中間抽頭的電阻R3后接地,第四并聯支路連接帶有中間抽頭的電阻R4后接地,第五并聯支路接IC1A的Vs+腳,第六并聯支路先連接電阻R12再接光電耦合器U3的4腳,第七并聯支路串聯電磁閥L1后接場效應管Q3的D極,第八并聯支路先連接電阻R14后在接光電耦合器U4的4腳,第九并聯支路串聯電磁閥L2后接場效應管Q4的D極,第十并聯支路先連接電阻R16后再正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3后接地,第十一并聯支路先反向連接光敏二極管D14后串聯電阻R19接地,第十二并聯支路串聯帶有中間抽頭的電阻R20后接地,第十三并聯支路接三極管Q1的集電極,第十四并聯支路接光電耦合器U2的4腳,運算放大器IC1A的正輸入端接光敏二極管D2的正極,運算放大器IC1A的負輸入端接電阻R3的中間抽頭,運算放大器IC1A的Vs-腳接地,運算放大器IC1A的輸出端串聯二極管D5和電阻R10后接光電耦合器U3的1腳,二極管D5的正極接運算放大器IC1A的輸出端,光電耦合器U3的2腳接地,在光電耦合器U3的2腳與二極管D5的負極之間并聯有電容器C1和電阻R7,同時,運算放大器IC1A的輸出端先反向連接二極管D6再串聯電阻R5后接地,光電耦合器U3的3腳接場效應管Q3的G極,場效應管Q3的S極接地,在場效應管Q3的G極與S極之間連接有電阻R13,電阻R4的中間抽頭接運算放大器IC1B的負輸入端,光敏二極管D4的正極接運算放大器IC1B的正輸入端,運算放大器IC1B的輸出端串聯二極管D9和電阻R9后接光電耦合器U4的1腳,二極管D9正極接運算放大器IC1B的輸出端,光電耦合器U4的2腳接地,在光電耦合器U4的2腳與二極管D9的負極之間并聯有電容C2和電阻R8,同時,運算放大器IC1B的輸出端先反向連接二極管D10再串聯電阻R6后接地,光電耦合器U4的3腳接場效應管Q4的G極,場效應管Q4的S極接地,在場效應管Q4的G極與S極之間連接有電阻R15,光敏二極管D14的正極接運算放大器IC1C和IC1D的正輸入端,電阻R20的中間抽頭接運算放大器IC1C和IC1D的負輸入端,運算放大器IC1C和IC1D的輸出端分別接延時芯片IC3和IC2的4腳,延時芯片IC3和IC2的4腳和8腳短接,延時芯片IC3和IC2的2腳和6腳短接后分別連接電容C4和C3后接地,在延時芯片IC3和IC2的2腳和6腳與8腳之間分別連接有電阻R33和電阻R32,延時芯片IC3和IC2的1腳均接地,運算放大器IC1C的輸出端先反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5再串聯電阻R21后接地,運算放大器IC1D的輸出端先反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6再串聯電阻R22后接地,延時芯片IC2的3腳先正向連接二極管D18再串聯電阻R34后接光電耦合器U2的1腳,光電耦合器U2的2腳接地,二極管D18的負極先反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7再串聯電阻R23后接地,二極管D18的負極反向連接二極管D7后接運算放大器IC1A的輸出端,二極管D18的負極反向連接二極管D8后接運算放大器IC1B的輸出端,延時芯片IC3的3腳先反向連接發光二極管D19再串聯電阻R24后接地,延時芯片IC3的3腳連接電阻R28后接光電耦合器U1的1腳,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25后接光電耦合器U1的4腳,三極管Q1的基極接光電耦合器U1的3腳,光電耦合器U1的2腳接地,在光電耦合器U1的2腳與3腳之間連接有電阻R27,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繼電器K1的線圈的一端,繼電器K1的線圈的另一端接地,繼電器K1的一對常開觸點一端接地,另一端接IC4的2腳,光電耦合器U2的3腳串聯電阻R30后接三極管Q2的基極,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電阻R31后接地,三極管Q2的集電極接IC4的4腳和8腳,三極管Q2的發射極接繼電器K2的線圈的一端,繼電器K2的線圈的另一端接地,繼電器K2的一對常開觸點一端接IC4的4腳和8腳,另一端接IC4的6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德澤泰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河北德澤泰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65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