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能源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55782.2 | 申請日: | 2012-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520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心范;彭釗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心范 |
| 主分類號: | H02K53/00 | 分類號: | H02K53/0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華南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張明 |
| 地址: | 52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能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動力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能源轉化輸出的能源機。
背景技術
目前的動力機,主要是把熱能、化學能等變為機械能,在轉變過程中會伴隨著廢棄物的排放,而且這些能量的來源基本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長時間的大規模使用,將造成這些能源的枯竭。在使用這些能源時,隨著廢氣、廢物的排放,使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地惡化,如酸雨、河流污染、地質酸化等。另外,這些動力機存在轉化效率低、費用較高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能源轉化輸出的能源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能源機,包括固定底座,安裝于固定底座上的主動力裝置、副動力裝置、主發電機、副發電機和飛輪裝置,所述飛輪裝置包括安裝于主動力裝置和主發電機之間的第一飛輪和動力轉接盤,以及安裝于主發電機與副動力裝置之間的第三飛輪;所述主動力裝置、第一飛輪、動力轉接盤、主發電機、第三飛輪之間通過傳動軸和傳動帶依次傳動連接,所述動力轉接盤與主發電機安裝于同一傳動軸;所述副發電機分別與副動力裝置、第三飛輪傳動連接,所述副動力裝置與第三飛輪傳動連接;所述主發電機分別與主動力裝置和副動力裝置電連接,主動力裝置與外部電源電連接;
當主動力裝置通電后,主動力裝置驅動第一飛輪轉動,第一飛輪帶動動力轉接盤、主發電機和第三飛輪運動,同時,副動力裝置給予第三飛輪轉動方向的動力,第三飛輪和副動力裝置同時帶動副發電機運動。?
其中,所述能源機還包括變速箱,所述變速箱安裝于主動力裝置和第一飛輪之間,所述主動力裝置、變速箱、第一飛輪依次傳動連接。
其中,所述主動力裝置包括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所述副動力裝置包括第三電動機;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分別與變速箱傳動連接。
其中,所述變速箱設有六至八道變速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變速箱設有七道變速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飛輪的重量小于第三飛輪的重量。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飛輪的重量為110至120公斤;所述第三飛輪的重量為130至140公斤;所述動力轉接盤的重量為30至40公斤。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飛輪的重量為115公斤;所述第三飛輪的重量為135公斤;所述動力轉接盤的重量為35公斤。
其中,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的額度功率相同;第一電動機的額定功率大于第三電動機的額定功率。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5千瓦,第三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0千瓦;所述主發電機的功率為50千瓦,副發電機的功率為30千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能源機操作方便,當能源機各組件的運動穩定后,飛輪的運動受到慣性離心力的影響,節省了動力機構的動力,節約了能源;而且,能源機使用時無污染、適用范圍廣泛、沒有環境限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能源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另一角度示意圖。
11—第一電動機,???12—第二電動機,
13—第三電動機,???21—主發電機,
22—副發電機,?????31—第一飛輪,
32—動力轉接盤,???33—第三飛輪,
4—變速箱,????????5—固定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能源機,包括固定底座5,安裝于固定底座5上的主動力裝置、副動力裝置、主發電機21、副發電機22和飛輪裝置,所述飛輪裝置包括安裝于主動力裝置和主發電機21之間的第一飛輪31和動力轉接盤32,以及安裝于主發電機21與副動力裝置之間的第三飛輪33;所述主動力裝置、第一飛輪31、動力轉接盤32、主發電機21、第三飛輪33之間通過傳動軸和傳動帶依次傳動連接,所述動力轉接盤32與主發電機21安裝于同一傳動軸;所述副發電機22分別與副動力裝置、第三飛輪33傳動連接,所述副動力裝置與第三飛輪33傳動連接;所述主發電機21分別與主動力裝置和副動力裝置電連接,主動力裝置與外部電源電連接;
當主動力裝置通電后,主動力裝置驅動第一飛輪31轉動,第一飛輪31帶動動力轉接盤32、主發電機21和第三飛輪33運動,同時,副動力裝置給予第三飛輪33轉動方向的動力,第三飛輪33和副動力裝置同時帶動副發電機22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心范,未經王心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57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油田采油自動控制系統
- 下一篇:數字化變電站通信記錄分析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