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磁懸浮自驅(qū)動雙旋翼飛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154655.0 | 申請日: | 2012-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420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阮曉鋼;侯旭陽;趙秉輝;奧塔瓦·謝;朱曉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C39/06 | 分類號: | B64C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樓艮基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懸浮 驅(qū)動 雙旋翼 飛碟 | ||
1.一種磁懸浮自驅(qū)動雙旋翼飛碟,其特征在于,含有:包括碟殼(1)、碟艙(2)、位于所述碟殼(1)內(nèi)的雙旋翼系統(tǒng)(3)、勵磁系統(tǒng)(4)以及旋翼定位系統(tǒng)(5),其中:
碟殼(1),在沿圓周方向上,上殼部開有入流口(10),下殼部開有出流口(11);
碟艙(2),上部艙與所述碟殼(1)的上殼部同軸連接,下部艙與所述碟殼(1)的下殼部同軸連接,下部艙的直徑大于上部艙的直徑;
雙旋翼系統(tǒng)(3),是一個磁懸浮自驅(qū)動的系統(tǒng),由沿碟體縱坐標上與所述碟殼(1)共軸安置的上磁懸浮旋翼輪(30)和下磁懸浮旋翼輪(31)共同組成,其中:
上磁懸浮旋翼輪(30),含有: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00)、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上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02)、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末端圓環(huán)(303)、上磁懸浮旋翼輪上縱截面呈Z型的定位圓盤(304)和上磁懸浮旋翼輪輪轂(305),其中:
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00),至少為2片,且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輪轂(305)徑向均勻分布式連接在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輪轂(305)上;
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末端圓環(huán)(303),沿圓周方向與所述各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00)的末端固定連接;
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上的縱截面呈Z型的定位圓盤(304),沿著圓周方向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末端圓環(huán)(303)外周的下部相連,形成一個開口向上的圓環(huán)形的容納空間;
所述的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在數(shù)量上至少為4的倍數(shù),沿圓環(huán)方向均勻地分布在所述開口向上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中,各個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在三維空間中呈“8”字形,上半個環(huán)形線圈(3010)和下半個環(huán)形線圈(3011)互相垂直地嵌在所述開口向上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中,且下半個環(huán)形線圈(3011)壓嵌在所述開口向上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的地面上;
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02),嵌入在所述Z型定位圓盤(304)上端的圓環(huán)面內(nèi),在數(shù)量上至少為4的倍數(shù),且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的個數(shù)相同;
下磁懸浮旋翼輪(31),含有:下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10)、下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11)、下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12)、下磁懸浮旋翼輪槳葉末端圓環(huán)(313)、下磁懸浮旋翼輪上縱截面呈倒Z型的定位圓盤(314)以及下磁懸浮旋翼輪輪轂(315),其中:
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10),在數(shù)量上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10)相等,且徑向均勻分布式連接在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輪轂(315)上,槳葉安裝角與上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10)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槳葉末端圓環(huán)(313),沿圓周方向上與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槳葉(310)的末端固定連接;
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上縱截面呈倒Z型的定位圓盤(314),沿圓周方向與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槳葉末端圓環(huán)(313)外周上部相連,形成一個開口向下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
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在數(shù)量上、沿圓環(huán)方向的位置分布上均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相同,在三維空間中也呈“8”字形,上、下兩個環(huán)形線圈(3110,3111)相互垂直地均勻嵌在所述開口向下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中,且下半個環(huán)形線圈(3111)壓嵌在所述開口向上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的底面上,使所述上、下兩個磁懸浮旋翼輪(30,31)運轉方向相反,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12)嵌在所述倒Z型定位圓盤(314)上端的圓環(huán)面內(nèi),在數(shù)量上、位置分布上均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02)相同;
勵磁系統(tǒng)(4),含有:勵磁導軌和勵磁控制回路,其中:
所述勵磁導軌,含有:上勵磁導軌(40)和下勵磁導軌(41),其中:
上勵磁導軌(40),嵌入到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上縱截面呈Z型的定位圓盤(304)的圓環(huán)形容納空間內(nèi),所述上勵磁導軌(40)沿徑向均勻內(nèi)嵌有4的倍數(shù)數(shù)量的上勵磁導軌線圈繞組(400),該上勵磁線圈繞組(400)與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沿磁懸浮旋翼輪的徑向相對;
下勵磁導軌(41),嵌入到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上縱截面呈倒Z型的定位圓盤(314)的開口向下的容納空間中,所述下勵磁導軌(41)沿徑向均勻嵌有數(shù)量上與所述上勵磁導軌勵磁線圈繞組(400)相等、均布的下勵磁線圈繞組(410),但所述下勵磁線圈繞組(410)在空間上下位置上是與所述上勵磁線圈繞組(400)均勻嵌套式分布的;
所述上勵磁導軌(40)、下勵磁導軌(41)各自被數(shù)量為4的倍數(shù)的安裝座(6)所固定,各個所述安裝座(6)用螺釘固定在所述碟殼(1)上,使得上、下兩個勵磁導軌(40,41)與所述碟殼(1)相對靜止;
所述勵磁控制回路,包括上旋翼霍爾傳感器(440)、下旋翼霍爾傳感器(441)、勵磁控制器(42)和勵磁放大器(43);
旋翼定位系統(tǒng)(5),由定位導軌和定位控制回路構成,其中:
定位導軌,包括:按照從上到下依次疊放的上定位導軌(50)、永磁導軌(51)和下定位導軌(52),其中:
所述上定位導軌(50),在軸向上倒置地位于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30)之上,上定位導軌定位線圈繞組(500)和上定位導軌永磁體(501)均勻嵌套安置在所述上定位導軌(50)上端面?內(nèi),所述上定位導軌定位線圈繞組(500)和上定位導軌永磁體(501)各自在數(shù)量上等于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02)的一半;
所述永磁導軌(51),固定在所述安裝座(6)上,上端面內(nèi)均勻嵌有永磁導軌定位永磁體(510),在數(shù)量上等于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02)的個數(shù);
所述下定位導軌(52),在軸向上正置地位于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31)之下,下定位導軌定位線圈繞組(520)和下定位導軌定位永磁體(521)均勻嵌套安裝在所述下定位導軌(52)上端面內(nèi),所述下定位導軌線圈繞組(520)和下定位導軌定位永磁體(521)各自在數(shù)量上等于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12)的一半;
所述上定位導軌(50)、永磁導軌(51)和下定位導軌(52)在徑向上的位置分別對應于所述上、下兩個磁懸浮旋翼輪(30,31)上各自定位永磁體所在的位置上,共同構成永磁電磁混合型磁懸浮定位系統(tǒng);
所述上定位導軌(50)、永磁導軌(51)和下定位的導軌(52)都由各個所述的安裝座(6)共同固定,與所述碟殼(1)保持相對靜止;
所述定位控制回路定位控制回路由上旋翼激光距離傳感器(550)、下旋翼激光距離傳感器(551)、定位控制器(53)和定位放大器(54)構成,上旋翼激光距離傳感器(550)固定在上定位導軌(50)上,檢測上磁懸浮旋翼輪(30)末端在軸向上位移(d0),下旋翼激光距離傳感器(551)固定在下定位導軌(52)上,檢測下磁懸浮旋翼輪(31)末端在軸向上位移(d1),并產(chǎn)生相應的兩路電信號,該兩路電信號經(jīng)過定位控制器(51)的控制算法處理后,生成期望的模擬電流,經(jīng)過定位放大器(52)進一步功率放大后,分別輸出到上定位導軌定位線圈繞組(500)和下定位導軌定位線圈繞組(520),產(chǎn)生相應的磁場,定位線圈繞組(500)和定位永磁體(501、510)所產(chǎn)生的磁力合力(f0)改變上磁懸浮旋翼輪軸向位移(d0),定位線圈繞組(520)和定位永磁體(521、510)所產(chǎn)生的磁力合力(f1)改變下磁懸浮旋翼輪軸向位移(d1),由此形成兩個實現(xiàn)精確定位的閉環(huán)控制回路;
所述勵磁系統(tǒng)中的勵磁控制回路由壓嵌在所述上定位導軌(50)下端面上的上旋翼霍爾傳感器(440)、下定位導軌(52)上端面上的下旋翼霍爾傳感器(441)、碟殼(1)內(nèi)相對與所述上定位導軌(50)一側的內(nèi)側面上的勵磁控制器(42)以及勵磁放大器(43)共同構成,所述上旋翼霍爾傳感器(440)檢測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30)在旋轉或靜止時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定位永磁片(302)的轉動變化,所述下旋翼霍爾傳感器(441)檢測所述下磁懸浮旋翼輪(31)在旋轉或靜止時所述上、下磁懸浮旋翼輪(30,31)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過所述安裝座(6)送入固定在所述碟殼(1)內(nèi)側面上的所述勵磁控制器(42),生成期望的模擬電流,在經(jīng)過也固定在所述碟殼(1)?內(nèi)側面上的勵磁放大器(43)進一步的功率放大后,轉化為控制電流(I),并通過所述安裝座(6)分別輸出到所述上勵磁導軌勵磁線圈繞組(400)和下勵磁導軌勵磁線圈繞組(410),產(chǎn)生期望變化磁場,分別激勵所述上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01)和下磁懸浮旋翼輪感應線圈(311)產(chǎn)生感應電流(i),和感應磁場,使所述上、下兩個磁懸浮旋翼輪(30,31)在二者之間的磁場力(fi)作用下同步地改變轉速,轉速變化信息被所述上、下兩個旋翼輪霍爾傳感器(440,441)所檢測到,實現(xiàn)轉速閉環(huán)控制,同時通過改變所述勵磁控制器(42)輸出的兩路控制電路中的一路的電流方向,以實現(xiàn)對磁懸浮旋翼輪的轉向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yè)大學,未經(jīng)北京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465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按鍵及其鍵盤
- 下一篇:一種斷路器滅弧室瓷瓶裝配對中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