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光纜子管布放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53670.3 | 申請日: | 2012-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93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魏芳南;馬訊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電信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6 | 分類號: | G02B6/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纜 子管布放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軟管敷設作業器具,特別涉及一種光纜子管布放器。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極為迅速,隨著傳輸網規模不斷擴大,建設壓力和建設難度逐年遞增,現階段個光纜施工單位采取的常規布放子管方法是直接用子管來丈量需敷設段落的長度,由于是比例丈量,故不可避免產生子管長度的誤差;在施工過程中由于丈量誤差導致施工過程中子管的平均損耗達到3%左右(即平均每施工100米中截斷浪費子管約3米);而現有慣例規定的對子管損耗的計量是1%,再加上由于子管配盤導致的剩余損耗,這樣就遠遠超過了慣例標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子管布放器,以解決現有子管損耗高,成本高等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光纜子管布放器,包括底座和上支架,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底盤,底盤的中心設有軸承座、底盤的上部設有支撐盤,該支撐盤中心通過錐形軸承與軸承座連接,支撐盤邊緣均勻等距的焊接有四個垂直于支撐盤的垂直套管,支撐盤前后兩邊各焊接有一水平套管;所述上支架包括架體,架體邊緣焊接有四個垂直于架體的垂直插管,架體左右兩側邊各焊接有一個水平套管,所述垂直插管插置在垂直套管內。
作為優選,所述底盤為方鋼焊接而成的“H”字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盤為方鋼焊接而成的“+”字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架體焊接而成的“+”字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將上支架上的“+”字形四個端頭的下頂端焊接的鋼管插入垂直底座支撐盤上四個端頭鋼管內,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子管布放器。
本實用新型具有效率高、降低工程投資等特點。同時制作方便,結構簡單,操作容易、因此降低了勞動強度,使施工現場更加規范便利監管,在施工過程中減少了施工作業點,安全面從“線”上集中到“點”上,有效降低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1結合圖2可知,該子管布放器主要由底座1、上支架2、支撐盤3、軸承座4等構成。底座1的底部設有底盤11,底盤11為方鋼焊接而成“H”字形結構。底盤11的中心設有軸承座4、底盤11的上部設有支撐盤3,該支撐盤3為方鋼焊接而成“+”字形結構。支撐盤3中心通過錐形軸承31與底盤軸承座4連接,支撐盤3邊緣均勻等距的焊接有四個垂直于支撐盤的垂直套管33,支撐盤3前后兩邊各焊接有一水平套管34。上支架2包括架體21,架體21焊接而成“+”字形結構。架體21邊緣焊接有四個垂直于架體的垂直插管22,垂直插管22插置在垂直套管33內。架體21左右兩側邊各焊接有一個水平套管23。
?支撐盤3的垂直套管33的管徑大于上支架2上的垂直插管22的管徑。上支架2上的垂直插管22插入垂直底座1支撐盤3上的垂直套管33內,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子管布放器。
在實際的施工作業中,將6色子管分別放入6個子管布放器上,然后抬至離井大約3~4米的位置順排放置;在子管入口井內需兩名施工人員,控制子管布放的速度以及掌握需子管交叉綁扎的長度;子管布放器旁需站三名施工人員,控制子管布放器轉動的速度,防止轉速過快相互影響。然后分別將6孔子管拉至井口處與通管器利用鐵絲相互綁扎固定;將綁扎好的子管頭送至井內PVC口,然后通知出口井處施工人員做好子管的交叉綁扎工序;待子管從出口井內的PVC管孔處拉出時,出口井處施工人員要通知入口井施工人員不要繼續送子管,待出口井處量準距離鋸斷后安裝防盜卡,通知入口井施工人員開始做好入口井內子管出PVC管孔長度的丈量并鋸斷安裝防盜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電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湖北電信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36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體式3D眼鏡
- 下一篇:基于故障樹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及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