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53520.2 | 申請日: | 2012-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535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許珊珊;胡晶晶;雷銀枝;許廣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南聯合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7J36/20 | 分類號: | A47J36/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2038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電飯鍋 中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飯鍋,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
背景技術
目前,用電飯鍋煮米飯是絕大多數家庭的選擇,在飯鍋里煮出軟硬適中的米飯,滿足了一家老小、皆大歡喜。而蒸是很常用的烹飪方法之一,由于電飯鍋密閉性好、效率高,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用電飯鍋蒸一些菜肴、食物,如:雞,魚,蝦,蟹,蛋,豆腐、香腸、紅薯、玉米、特別是冷凍的熟食如速凍饅頭等,但是這時候你可能就感覺電飯鍋原來配的蒸蓖不大適用,蒸蓖太淺甚至大一些的饅頭都蓋不上鍋蓋,除了盤子其他較深容器根本不能用,食物稍多些就要分幾次蒸,浪費時間,浪費能源,偶爾為之尚可;如果家里長期有這樣的需求,那就太麻煩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現有電飯鍋原配蒸蓖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在一個鍋里一次能同時蒸較多食物的蒸蓖,以節約時間,節約能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
本實用新型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其基本外形是一個有斜沿的桶狀物,桶底就是蒸蓖的擱物面,其中心開有作為提手的大圓孔,另外開有通氣圓孔若干,通氣圓孔均勻分布在直徑不同的同心圓周上,各圓周間壓有圓環型凹陷,作為加強筋。蒸蓖的斜沿部分和電飯鍋膽靠近鍋底部分圓弧過渡部位相吻合,這樣就巧妙地將蒸蓖擱置在電飯鍋膽的下部,而不需要額外的支撐物。此時(以5升電飯鍋為例)蒸蓖的擱物面距離鍋底凸起處約2.5cm,由于電飯鍋密閉性好、效率高,所以用電飯鍋蒸食物時只需少量的水通常1cm深(以鍋底凸起處計)足夠了;此時鍋內的蒸食物的空間是原配蒸蓖空間的2~3倍,亦可以使用較大容器盛放食物,效率大大提高;如果食物需要蒸較長時間,可將蒸蓖倒置,此時蒸蓖的擱物面距離鍋底凸起處約5.5cm,可以加水4cm深,足以將生饅頭蒸熟。
本實用新型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采用和鍋具相同的金屬材料制成,如鋁或不銹鋼。
本實用新型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1、效率高,能夠在一個鍋里一次同時蒸出原配蒸蓖2~3倍的食物;
2、節約時間,節約能源;
3、簡單適用,不改動原來鍋具,取放簡單,洗刷方便。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蒸蓖的俯視圖
圖2蒸蓖的主視剖視圖
圖3蒸蓖正常放置在鍋中剖視圖
圖4蒸蓖倒置在鍋中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的實施例。
參照圖1~4,本實用新型用于電飯鍋中的蒸蓖其基本外形是一個有斜沿1的桶狀物,桶底就是蒸蓖的擱物面2,其中心開有作為提手的大圓孔3,另外開有通氣圓孔4若干,通氣圓孔4均勻分布在直徑不同的同心圓周上,各圓周間壓有圓環型凹陷5,以作為加強筋。蒸蓖的斜沿1部分高1.5~2.0cmcm且和電飯鍋膽靠近鍋底部分圓弧過渡部位相吻合,這樣就巧妙地將蒸蓖擱置在電飯鍋膽的下部,而不需要額外的支撐物。此時(以5升電飯鍋為例)蒸蓖的擱物面距離鍋底凸起處約2.5cm,由于電飯鍋密閉性好、效率高,所以用電飯鍋蒸食物時只需少量的水通常1cm深(以鍋底凸起處計)足夠了;此時鍋內的蒸食物的空間是原配蒸蓖空間的2~3倍,亦可以使用較大容器盛放食物,效率大大提高;如果食物需要蒸較長時間時可將蒸蓖倒置,此時蒸蓖的擱物面距離鍋底凸起處約5.5cm,可以加水4cm深,足以將生饅頭蒸熟;還可將原配蒸蓖繼續放上使用,這樣一次就可以蒸兩籠饅頭或其他食物。
本實用新型用于飯鍋中的擋板采用和鍋具相同的金屬材料制成,如鋁或不銹鋼,厚度為0.9~1.2毫米。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南聯合大學,未經淮南聯合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35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