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紙質串提手帶粘結成型裝置的串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51867.3 | 申請日: | 2012-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408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建明 |
| 主分類號: | B31B1/86 | 分類號: | B31B1/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王軍;張亞軍 |
| 地址: | 324107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紙質 提手 粘結 成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紙箱提手自動穿帶上膠粘貼成型機的一種裝置,具體的是一種紙質串提手帶粘結成型裝置的串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乳制品及飲料品種繁多,乳制品及飲料品紙箱的提手帶,目前,國內大多采用塑料帶提手。塑料帶提手一般由人工成型的。這種塑料帶提手的制造和使用具有以下缺點:第一是對環保污染,第二是不美觀,第三是成本又高。人工加工的塑料帶提手工藝復雜、效率低。而且,每個廠家生產的提手帶規格不一致,形狀很雜,質量差,不美觀,手提時還容易傷手。況且,提手帶與紙箱的粘合力不高,強度低。當提著不小心,塑料帶提手還會脫出,造成人們攜帶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種紙質串提手帶粘結成型裝置的串帶裝置,它簡化加工工序,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紙質串提手帶粘結成型裝置的串帶裝置,包括:自控裝置、伺服電機二、提手帶(629),紙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帶裝置由送帶裝置、切帶裝置、插帶裝置及撥帶壓帶成型裝置構成一條自動化流水線,在自控裝置控制下,提手帶(629)通過送帶裝置進入上模型塊(620)與下模型塊623中間,并設置在導正塊二624內,依次經過切帶裝置切割成型、插帶裝置插入紙板12上的孔內,由撥帶壓帶成型裝置將插入紙板12上提手帶與紙板12固定連接。
所述的送帶裝置由伺服電機二的伺服電機同步帶604通過一級皮帶傳動,提手帶629由導輪和壓輪固定設置在伺服電機二同步帶604上,由導正銷一613導入到切刀座614內,切刀座614與下模型塊623固定,同時,主傳動軸三502固接的上模型塊凸輪615驅動上模型塊擺臂616,上模型塊擺臂616通過曲柄連桿滑塊機構中的滑塊即上行模型塊620上移,切刀座614內提手帶629穿過上模型塊620與下模型塊623中間,并設置在導正塊二624內,所述的上模型塊擺臂616與主架底板625之間設置拉簧螺絲628。
所述的切帶裝置:由主傳動軸三502分別固接提手帶切刀凸輪701、下模型塊凸輪702、上模型塊凸輪(615)構成,提手帶切刀凸輪701、下模型塊凸輪702、上模型塊凸輪(615)分別驅動提手帶切刀擺臂(703)、下模型塊擺臂(704)、上模型塊擺臂(616),提手帶切刀擺臂(703)、下模型塊擺臂(704)、上模型塊擺臂(616)分別固接在擺臂固定桿(617)上,所述的提手帶切刀擺臂(703)、下模型塊擺臂(704)、上模型塊擺臂(616)端分別與下模型塊連桿(705)、提手帶切刀連桿(706)、上模型塊連桿(618)鉸接;下模型塊連桿(705)、提手帶切刀連桿(706)、上模型塊連桿(618)與下模型塊上行板(708)、提手帶切刀(707)、上模型塊上行板(619)鉸接分別形成三組曲柄連桿滑塊機構,提手帶切刀(707)與切刀座(614)配合;上模型上行板(619)及下模型上行板(708)均分別與其導軌滑動配合;提手帶切刀擺臂(703)、下模型塊擺臂(704)、上模型塊擺臂(616)與主架底板(625)之間分別設置提手帶切刀擺臂拉簧(710)、下模塊擺臂拉簧(709)、上模型塊擺臂拉簧(627);所述的上模型塊(620)固定在上模型塊上行板(619)上,下模型塊(623)固定在下模型上行板(708)上。
所述的插帶裝置,包括:插針凸輪801固定在主傳動軸三502上,插針擺臂803固定在擺臂固定桿617上,插針擺臂803由插針凸輪801驅動,插針擺臂803與插針連桿804鉸接,插針連桿804與插針上行板805鉸接形成曲柄連桿滑塊機構,插針806固定在插針上行板805上。插針擺臂803與主架底625之間設置插針擺臂拉簧80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建明,未經劉建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186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