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節能熱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45597.5 | 申請日: | 2012-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470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魏國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魏國學 |
| 主分類號: | F24H1/00 | 分類號: | F24H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熱水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高效節能的熱水器。
背景技術
目前的熱水裝置對余熱的回收和利用率較低,存在排煙溫度較高、耗煤量較大以及煙塵污染較重的缺點。中國專利CN2352868Y,公開日1999年12月8日,公開了一種熱管式熱水燃煤鍋爐,包括裝有安全闊、出汽管、水位計、清垢孔、排污管,進水管和出水管的爐外殼.裝有除灰門和鼓風機機架的爐腳,裝有爐門的爐膛.一端與爐膛相通的排煙筒,其特征是爐膛的下方裝有起爐齒作用的彎形熱管,且彎形熱管的一端位于水箱內.爐膛內還裝有數根熱管,且熱管的一端亦位于水籀內.排煙筒的另一端從爐外殼的邊壁穿出,且排煙筒的中部為側U形.裝有出塵門的積塵霸位于排煙筒的下方且與排煙筒相通。此技術方案能夠完成水體加熱的功能,但是此技術方案同樣存在排煙溫度較高、耗煤量較大以及煙塵污染較重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排煙溫度較高、耗煤量較大以及煙塵污染較重的缺點,提供一種安全、省時、省工、維修方便的節能熱水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節能熱水器,包括排煙管、排煙緩沖室、水箱和燃燒室,所述排煙緩沖室和所述燃燒室均設置于水箱的箱體內,所述排煙緩沖室的頂部與排煙管固定連接,所述節能熱水器還包括有系統換熱裝置,所述系統換熱裝置整體設置在水箱內,所述系統換熱裝置的輸入口與所述燃燒室固定連接,所述系統換熱裝置的輸出口與所述排煙緩沖室固定連接。這樣設置的節能熱水器采用了優質不銹鋼材料的半封閉的加熱容器,避免了傳統鐵鍋加熱產生的蒸汽和壓力導致爆炸的問題,同時,由于采用了系統換熱裝置和燃燒室均處于封閉的水箱內,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大部分的熱量都用于加熱,加熱時省時效果明顯,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安全性較高,所以不需10毫米厚的不銹鋼鋼板,可以采用2.5毫米至3.5毫米厚的不銹鋼鋼板進一步增加了傳熱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的系統換熱裝置包括進火緩沖室、至少由一根以上的傳熱導管組成的上排傳熱導管和至少由一根以上的傳熱導管組成的下排傳熱導管,所有所述的下排傳熱導管的輸入口均與所述燃燒室固定連接,所有所述的下排傳熱導管的輸出口均與所述進火緩沖室固定連接,所有所述的上排傳熱導管的輸入口也均與所述進火緩沖室固定連接,所有所述的上排傳熱導管的輸出口均與所述排煙緩沖室固定連接。系統換熱裝置整體處于水箱內,系統換熱裝置在使用時四周均為需要加熱的液體,能夠最大化地進行熱交換,保證了熱交換的效率,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了節能效果的大提升。
作為優選,所述上排傳熱導管平行架設在所述下排傳熱導管的上方。這樣設置,上排傳熱導管與下排傳熱導管之間間距恒定,保持了熱量能更好地平均傳遞。
作為優選,所述上排傳熱導管和下排傳熱導管的截面均為矩形。矩形管其截面為矩形,主要是使其換熱表面積大,而截面積少——過火小、排煙慢,傳熱管長,就使得煙塵沉積在管中,而減少煙塵的排放;能夠更好地進行熱量傳遞,普通鍋爐傳熱面積只有3-8平米左右,而本實用新型的傳熱面積可達8-200平米,配合保溫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熱水器在使用過程中的熱量散發,矩形截面的上排傳熱導管和下排傳熱導管還附有沉積煙塵的作用,可以在燃燒過程中將煙塵沉積下來。
作為優選,所述燃燒室的下部固定設置有若干根管狀的中空爐齒,所述爐齒的兩端與燃燒室固定處均開設有導通口。這樣設置,中空爐齒也可以通過液體,在加熱時,液體可以起到將爐齒溫度下降,起到保護爐齒同時提高熱交換效率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燃燒室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進料管、出渣管和第一出灰管,所述進料管、出渣管和第一出灰管均延伸出水箱外側,進料管、出渣管和第一出灰管的中點均位于水箱內。這樣設置,盡可能將進料管、出渣管和第一出灰管進入水箱的長度延展,有效減少熱水器在使用過程中的熱量散發,上排傳熱導管和下排傳熱導管還附有沉積煙塵的作用,可以在燃燒過程中將煙塵沉積下來,由一側的第一出灰管將沉積下來的煙塵掏出。
作為優選所述水箱側壁上設有上水位表孔、下水位表孔、自動上水孔、手動上水孔、排氣溢水孔、水循環孔、溫度計孔、出水孔和排污孔,所述水箱上部預留有維修口。本實用新型自帶溫度表和水位表等設施,可在使用時,根據實際需要全自動加水,自動溫控,達到省工的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下排熱導管的輸出口和上排熱導管的輸入口焊接固定在進火緩沖室同一側的側壁上,所述下排熱導管和上排熱導管之間的垂直間距范圍為15至20厘米。這樣設置,保持了下排熱導管和上排熱導管之間液體的熱交換效率較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魏國學,未經魏國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455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