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污水絮凝沉淀分離槽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144060.7 | 申請日: | 2012-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061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塞尚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 絮凝 沉淀 分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分離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污水絮凝沉淀分離槽。
背景技術
工業(yè)污水通過添加絮凝劑將污水內(nèi)懸浮物及其它雜質(zhì)絮凝沉淀后,污泥沉淀層較厚,還有部分絮凝物于沉淀槽下部處于懸浮狀態(tài),現(xiàn)有的污泥沉淀槽上清液排放口位置過低,上清液分離排放時,大量化學污泥隨著清液一同排放,導致排放不暢,并且給上清液進一步處理帶來難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污水絮凝沉淀分離槽,克服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其能解決現(xiàn)有的污泥沉淀槽上清液排放口位置過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一種污水絮凝沉淀分離槽,包括沉淀分離槽筒體、上排污管、下排污管和總排污管;在沉淀分離槽筒體的底部有出污泥管,在出污泥管上固定安裝有排泥閥;在沉淀分離槽筒體的下部自上而下分別固定安裝有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在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分別固定有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在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上分別固定安裝有閥門,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的出液端分別與總排污管固定安裝在一起。
以上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之間的距離在25厘米至40厘米之間。
以上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之間的距離為30厘米。
以上總排污管上固定安裝有離心泵。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設置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下排污口的位差范圍足夠容納絮凝沉淀物,使上清液與絮凝沉淀物充分分層,從而實現(xiàn)上清液的達標排放,提高了排放的質(zhì)量和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圖。
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沉淀分離槽筒體,2為上排污管,3為下排污管,4為總排污管,5為出污泥管,6為排泥閥,7為閥門,8為離心泵。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污水絮凝沉淀分離槽,包括沉淀分離槽筒體1、上排污管2、下排污管3和總排污管4;在沉淀分離槽筒體1的底部有出污泥管5,在出污泥管5上固定安裝有排泥閥6;在沉淀分離槽筒體1的下部自上而下分別固定安裝有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在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分別固定有上排污管2和下排污管3,在上排污管2和下排污管3上分別固定安裝有閥門7,上排污管2和下排污管3的出液端分別與總排污管4固定安裝在一起。
如圖1所示,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之間的距離在25厘米至40厘米之間,根據(jù)需要,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之間的距離最好為30厘米。這樣,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的位差范圍足夠容納絮凝沉淀物,使上清液與絮凝沉淀物充分分層,從而實現(xiàn)上清液的達標排放,根據(jù)實際需要,在總排污管4上固定安裝有離心泵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塞尚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江蘇塞尚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4406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