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隧道洞口的導光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38533.2 | 申請日: | 2012-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848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潘國兵;梁波;李汶洋;孫常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1V8/00 | 分類號: | F21V8/00;F21V13/02;F21W131/101 |
| 代理公司: | 重慶輝騰律師事務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樂 |
| 地址: | 40007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隧道 洞口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隧道照明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隧道洞口的導光結構。
背景技術
在高速公路快速發展的今天,對高速公路上的隧道的照明要求也越來越高。隧道的洞口段是隧道與外界的分界段,在白天情況下,如何讓洞外自然光線平滑的過渡到隧道內的照明十分重要,這種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如何降低隧道洞口段的照明費用;2)如何改善洞口段照明?如何能夠降低隧道的維護費用;3)如何讓駕駛員能夠較好的適應洞內外光線的交替變化;
現有的隧道照明系統為了節省能源,在隧道出/入口和中間段采用了將燈具按不同密度布設的方式:一般在隧道的入口段和出口段處燈具的設置密度較大,一般在隧道的中間段處燈具的設置密度較小,這增加了隧道洞口的照明費用和維護費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隧道洞口的導光結構,其改進在于:包括順次相連的采光管、導光管和散光片;導光管和采光管的軸向成一定夾角;采光管設置于隧道洞口外,導光管延伸至隧道洞口內;采光管和導光管內壁上均設置有反光層;散光片上設置有反射面,反射面朝向路面;
進一步,導光管和采光管連接處的內腔中設置有平面鏡,從采光管外端口射入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傳輸至導光管的內壁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利用隧道洞口外的自然光和隧道洞口照明光的結合,提高了隧道洞口的亮度,減少了隧道洞口照明需要的燈具數量,節約了材料,降低了隧道洞口的照明費用和維護費用,能夠讓駕駛員更好適應隧道洞內外光線的交替變化。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中、采光管1、導光管2、散光片3、平面鏡4、隧道洞口邊沿處結構體5。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為:包括順次相連的采光管1、導光管2和散光片3;導光管2和采光管1的軸向成一定夾角;采光管1設置于隧道洞口外,導光管2延伸至隧道洞口內;采光管1和導光管2內壁上均設置有反光層;散光片3上設置有反射面,反射面朝向路面。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是:隧道洞口外的自然光從采光管1外端口射入采光管1,經采光管1和導光管2內壁上設置的反光層以及散光片3上設置的反射面,最終反射到洞口附近的路面上,提高了隧道洞口處的亮度,由此,可以降低現有隧道在洞口處需要設置的燈具數量,節約了材料,降低了隧道洞口的照明費用和維護費用。自然光比燈具的照明光更加柔和,因此,將自然光引入隧道的洞口,能夠讓駕駛員更好適應洞內外光線的交替變化。
為了提高自然光從采光管1反射進導光管2的效率,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案:導光管2和采光管1連接處的內腔中設置有平面鏡4,從采光管1外端口射入的光經平面鏡4反射后傳輸至導光管2的內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385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電源適配器
- 下一篇:一種可減少通過發電機軸承電流的風電用并網發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