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38428.9 | 申請日: | 2012-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847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孫艷六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21/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韓國勝;王瑩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科技的快速發展,液晶顯示裝置(如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屏等)憑借低壓驅動、平板結構、顯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長壽命、無輻射無污染等優點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液晶顯示裝置是一種被動型顯示裝置,其本身不能發光,需要靠調制外界光達到顯示的目的。因此,背光源就在液晶顯示裝置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背光模組一般是由發光體以及由反射片、擴散片、棱鏡膜和保護膜組成的光學膜材等通過特定結構設計組裝而成的,其中任何一個組件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背光源的發光質量,甚至影響整個LCD模組的顯示質量。現有的背光模組通常按照正序安裝的順序來完成整個模組的組裝,即在背板上分別安裝發光體、光學膜材和液晶面板,然后通過外框架來進行封裝。該種結構的背光模組的組件出現問題時,需要進行復雜繁瑣地拆卸工序來進行維修,維修效率較低,會加大損傷整個LCD模組各組件質量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以克服現有的背光模組拆換組件時工序復雜繁瑣,維修效率低下的缺陷。?
(二)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外框架和內框架,所述外框架四邊的內表面上具有二階凹槽,所述二?階凹槽包括遠離背板的第一階凹槽和鄰近背板的第二階凹槽,所述第一階凹槽內安裝液晶面板,所述第二階凹槽中安裝內框架,所述背板與內框架連接;?
所述外框架上位于二階凹槽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卡緊液晶面板的卡屏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卡屏部件為T型體,所述T型體中的豎直部分為階梯狀,包括第一卡屏體和由第一卡屏體延伸出來的第二卡屏體;?
所述外框架的側壁上設有卡屏槽,所述卡屏槽朝向外框架內部方向設有孔,所述T型體的橫向部分插入卡屏槽中,所述第一卡屏體卡入孔中,所述第二卡屏體擋在液晶面板后側。?
進一步地,所述內框架至少一邊上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轉軸連接折合板,所述折合板上安裝發光體。?
進一步地,所述折合板的外側面與外框架內表面貼合。?
進一步地,所述內框架中安裝連接板的邊與連接板一體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背板上安裝發光體。?
進一步地,所述內框架的邊框朝向內框架中心方向的框面上具有卡口和安裝槽,用于放置光學膜材。?
進一步地,所述內框架和背板一體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設有至少一個緩沖墊。?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將外框架和內框架分離設置,采用倒裝安裝實現整個模組的組裝,若背光模組中某個組件出現時,可快速地進行拆換,節省維修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特別對于大尺寸、超大尺寸的顯示屏模組具有較好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中外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中卡屏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中內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中B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中折合板向外翻折狀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外框架;11:第一階凹槽;12:第二階凹槽;13:卡屏部件;131:第一卡屏體;132:第二卡屏體;14:卡屏槽;141:孔;2:內框架;21:折合板;22:連接板;23:轉軸;3:背板;4:液晶面板;5:緩沖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5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組,包括置于背光模組外部的背板3,以及位于背板內表面的外框架1和內框架2,背板3與內框架2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3842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