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薄無線通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36287.7 | 申請日: | 201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870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莊賢明;甘汝云;胡學龍;趙士青;羅德祥;李積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8 | 代理人: | 劉文求;楊宏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薄 無線通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上網配件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超薄設計的可使智能終端具有3G或LTE等類似上網功能的無線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如今,隨著平板電腦的迅速普及和發展,相比手機上網而言,或許因為平板電腦具有更大的屏幕,越來越多消費者更愿意選擇使用平板電腦來上網。
但是,現有平板電腦的厚度都比較薄,而且出于成本、厚度和結構等原因通常難以在機身內部內置除支持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局域網)上網功能以外的無線上網功能模塊。
因此,亟待需要一種超薄的無線通信裝置,并作為平板電腦的可選配件之一,以安裝到其超薄厚度的機身中,使平板電腦可以具備除支持WIFI上網功能以外的無線上網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可以滿足超薄智能終端設備機身內部外置無線上網配件的厚度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包括外殼組件、印刷電路板組件和SIM卡,所述SIM卡裝配在所述印刷電路板組件上,其中:所述外殼組件包括金屬的上蓋和塑膠的底座,所述上蓋扣合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并作為屏蔽罩與該印刷電路板組件中印刷電路板的地相連接,所述印刷電路板組件安裝在所述底座內部,該印刷電路板組件包括用于連接智能終端設備的接口,所述底座的后端設有適配卡入所述接口的第一缺口。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印刷電路板組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SIM卡的支架,所述上蓋覆蓋除所述SIM卡及其支架以外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其他區域。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支架設為橋式固定卡座,所述底座的前端設有適配裝卸所述SIM卡的第二缺口。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印刷電路板組件還包括焊接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屏蔽支架,所述上蓋的內壁與所述屏蔽支架的頂面相接觸。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上蓋采用0.1-0.4mm厚的不銹鋼片材或卷材通過沖壓成型。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上蓋的內壁經由接地彈片或導電泡棉與所述印刷電路板的地相連接。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面鏤空設置,并在鏤空處裝配沖壓成型的0.1-0.4mm厚的金屬片材。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底座前端的外壁上設有接入所述印刷電路板組件的天線。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天線設為通過激光雕刻以及化學鍍方法制作在所述底座前端外壁上的LDS天線。
所述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其中:所述接口設置為Mini?PCI?E接口。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超薄無線通信裝置,由于采用了組成外殼一部分的金屬上蓋與線路板的地相連接以當作芯片的屏蔽罩使用,將對芯片起屏蔽作用的屏蔽罩與產品的部分外殼合二為一,由此在厚度上足以將傳統的無線通信裝置做到最薄,恰好滿足了平板電腦等超薄智能終端設備對體內外置上網配件的厚度要求,同時也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超薄無線通信裝置的正面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超薄無線通信裝置的背面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超薄無線通信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超薄無線通信裝置上蓋接地結構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超薄無線通信裝置上蓋接地機構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超薄無線通信裝置可以獨立配件的形式裝配于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超薄智能終端設備的機身內,使所述平板電腦具有除支持免費的WIFI上網功能以外的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或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即3.9G,是3G的演進,屬于3G與4G技術之間的一個過渡)等類似的上網功能,并且該無線通信裝置與所述平板電腦的連接關系屬于可拆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3628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